西瓜尖孢镰刀菌fov-135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docVIP

西瓜尖孢镰刀菌fov-135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瓜尖孢镰刀菌fov-135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

西瓜尖孢镰刀菌FOV-135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 肖荣凤,朱育菁,李燕丹,黄素芳,刘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建立并优化了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成功地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到西瓜尖孢镰刀菌FOV-135中。转化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每微克质粒DNA可获得4-6个性状稳定的转化子。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到菌株FOV-135中。该GFP转化菌株可为西瓜枯萎病的侵染与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活细胞的可视观察材料。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原生质体转化 黄瓜尖孢镰刀菌营养特性的研究 肖荣凤,朱育菁,蓝江林,林抗美,刘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州 350003) 摘要:以Bilais培养基和VBC培养基为基础设计了6种培养基配方,分别为全糖型、淀粉型、低糖型、尿素型、低氮型和VBC型,运用方差分析及聚分析研究了黄瓜尖孢镰刀菌菌落生长与产孢的营养需求及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 结果表明:培养基类型对菌株的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对分生孢子产量影响差异很大,不同类型培养上产孢量在1.25-14.60)×106 cfu ·mL-1之间。全糖型培养基对菌株小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有利,对大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不利,而VBC型培养基则相反。促进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基为全糖型培养基,最大产孢量发生在培养11 d.。 关键词:黄瓜;尖孢镰刀菌;营养需求;产孢量 瓜类尖孢镰刀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研究 肖荣凤1, 2,刘 波1*,张绍升2,朱育菁1,陈 璐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州 350003;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州350002) 摘要:营养亲和性方法研究了尖孢镰刀菌菌株抗氯酸盐突变体和nit突变体的诱发规律及分布特性,以及菌株营养体亲和群(VCG)的划分。研究表明,不同寄主(黄瓜、甜瓜和西瓜)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菌株形成的抗氯酸盐突变体数目差异不显著,平均为每个接种点产生0.89~0.98个;但寄主不同部位(根部、茎基部和茎中部)分离的菌株间差异显著,形成的数目分别为1.27、0.75及0.76个。菌株产生的nit1突变体比例(75.40%)显著高于nitM突变体比例(13.17%);nit1突变体数目会因菌株的寄主及菌株寄主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寄主为黄瓜、甜瓜和西瓜的菌株产生的比例依次为67.73%、83.71%和77.50%,根部、茎基部及茎中部分离菌株产生的比例依次为81.82%、78.48%和68.64%,而在致病菌株与非致病菌株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4.43%和79.63%;nitM突变体数目受菌株寄主影响较小,所占比例在11.17%~13.92%之间;而在寄主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及致病菌株与非致病菌株间差异显著,分离自茎基部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为15.97%,茎中部菌株所占比例最低为9.87%,致病菌株与非致病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4.08%和9.26%。供试菌株分为7个VCGs,其特点为来源于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菌株互不亲和,同一寄主的致病菌株与非致病菌株均不亲和,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抗氯酸盐突变体;nit突变体;营养体亲和群 苦瓜枯萎病病原的鉴定及植株体内菌量测定 苏明星,肖荣凤,朱育菁,黄素芳,刘 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州 350003) 摘要:从福建福州采集表现苦瓜枯萎病的病株,采用常规方法分离获得个镰刀菌菌株; 经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及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FOF1/FOR1分析, 确定分离获得的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将所鉴定的菌株回接健康苦瓜植株, 植株表现枯萎症状,重新分离获得相同的病原培养物。将苦瓜不同病害严重度的分段取样, 研究该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 无症株和发病植株体内均存在尖孢镰刀菌,无症株含菌量最低,发病中期植株含菌量最高,发病后期植株含菌量次之,并且均表现为茎基部含菌量最高, 根部次之,叶和茎上部未分离出病原菌。 香蕉内生生防菌FJAT-346-PA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 余 超1,2,肖荣凤1,刘 波1*,林乃铨2,吴水金3,蓝江林1,陈 璐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2.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福建漳州363005) 摘要:香蕉内生生防菌FJAT-346-PA是一株从香蕉植株体内分离的对香蕉枯萎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其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6 cfu/ml时,急性毒性LD50>5000 mg/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