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 NH3·H2O ? NH4+ + OH- α pH HCl NH4Cl NaCl NaOH H2O 加入少量HCl 加入少量NaOH 解:混合后, 人体液(37℃)正常pH 为7.35 - 7.45。每人每天耗O2 600 L, 产生CO2酸量约合2 L浓HCl, 除呼出CO2及肾排酸外, 归功于血液的缓冲作用。 血红蛋白: HHb-KHb 血浆蛋白: HPr-NaPr 氧络血红蛋白:HHbO2-KHbO2 磷酸盐: H2PO4--HPO42- 碳酸盐: H2CO3-HCO3- 问题15:实际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根据( )而得到的。 A. 人眼观察 B. 理论变色点计算 C. 滴定经验 D. 均不正确 √ 酸碱滴定中被测溶液的pH变化规律用图象来表示,该曲线称为酸碱滴定曲线。 1、强酸与强碱的滴定 (1)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 以0.1000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的HCl溶液为例 滴定前:因HCl是强酸,c(H+)=c(HCl)=0.1000mol·L-1, pH=1.00。 二、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一)一元酸碱的滴定 计量点时:NaOH与HCl已完全中和,生成的NaCl,溶液呈中性,pH=7.00。 计量点后:NaOH过量,溶液的pH决定于过量的NaOH的浓度。 计量点前:溶液中H+浓度的决定于剩余HCl的浓度。 V2=19.98mL(即99.9%的HCl被中和)时,pH=4.30 V2=20.02mL(即NaOH过量0.1%)时,pOH=4.30, pH=9.70 12.52 20.00 200.0 40.00 11.68 2.00 110.0 22.00 sp后: c(OH-)= 10.70 0.20 101.0 20.20 9.70 0.02 100.1 20.02 7.00 0.00 0.00 100.0 20.00 sp: c(H+)=c(OH-) =10-7.00 4.30 0.02 99.9 19.98 3.00 0.20 99.0 19.80 sp前: c(H+)= 2.28 2.00 90.0 18.00 滴定前:c(H+)=c(HCl) 1.00 20.0 0 0.00 c(H+)计算 pH 过量 NaOH 剩余HCl mL T% NaOH mL 突跃 指示剂选择的依据: 以pH的突跃范围为依据。 0.1000mol·L-1NaOH滴定 0.1000mol·L-1HCl的滴定曲线 在计量点附近加入一滴标准溶液而引起溶液pH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滴定突跃所在的pH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2)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 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选用。 不同浓度NaOH滴定不同浓度HCl的滴定曲线 浓度增大10倍,突跃增加2个pH单位 (3)浓度对突跃范围的影响 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滴定剂和被测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突跃范围就越大。 在酸碱滴定中,标液浓度一般选择0.01~1 mol·L-1之间。 问题16:在酸碱滴定中,一般把滴定至计量点( )的溶液pH变化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A. 前后±0.1%相对误差 B. 前后±0.2%相对误差 C. 0.0% D. 前后±1%相对误差 √ §6-5 滴定分析概述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检出和鉴定物质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一、定量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1、定量分析的任务和作用 2、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1)据分析对象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2)据试样用量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 >10 1~10 0.01~1 <0.01 >100 10~100 0.1~10 <0.1 常量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痕量分析 所需试样体积/mL 所需试样质量/mg 分类名称 (3)据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分为: 常量组分分析(>1%) 微量组分分析(0.01%~1%) 痕量组分分析(<0.01%) (4)据物质的性质分为: 化学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法(如质谱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