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生态对策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 通过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作用,可使大气中的污染物逐渐消失,这种现象为大气的自净能力。例如,排入大气中的CO,经稀释扩散浓度降低,再经氧化变为CO2,被绿色植物吸收后,空气成分恢复原来的状态。因此,充分掌握大气的自净能力,可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污染危害。如在一定区域内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改善环境,还能调节空气,吸收粉尘和有害气体,可提高大气的自净能力。 4.治理主要污染物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若某个区域内有害物的排放仍有可能超过排放标准,则应采取治理措施。通常采取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中控制悬浮微粒和飘尘的技术有重力沉降、旋风除尘、静电除尘、过滤除尘、湿式除尘等;对其有害气体的治理则采用吸收净化、吸附净化、膜分离法和催化转化等方法。生物措施是采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方法。 4.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吸收CO2,放出O2的天然加工厂。通常1万m2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一天能消耗一吨CO2,放出0.73吨O2。如果成年人每天呼吸需氧气0.75kg,排出CO20.9kg,则每人需有10m2的森林面积,就可消耗其呼吸排除的CO2,并供给需要的O2。据有关材料说明,生长良好的草坪,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每平方米每小时可吸收CO21.5克,所以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全部吸收。由此可以看出,绿色植物,特别是树木能吸收利用大量的CO2并放出氧气,这对全球生物的生存与气候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此外,绿色植物还有减弱噪声、吸滞放射性物质的作用。有关试验说明,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dB;城市公园中成片林带可把噪声减少到26-43dB,使之对人接近无害的程度。 比较好的隔声树种有:雪松、桧柏、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垂柳、云杉、山核桃、柏木、臭椿、樟树、榕树、柳杉、栎树、桂花、女贞等。 南京地区的试验表明,绿色植物减弱噪音的效果与防声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树种等有密切的关系:林带宽度在城市中以6-15m为宜,在郊区以15-30m为宜,如能建立多条窄林带则效果更好。林带中心的高度最好在10m以上。林带应靠近声源,而不要靠近受声区,一般林带边沿至声源的距离在6-15m之间效果最好。林带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障碍带,效果会更好。 绿色植物也具有吸滞放射性物质的作用。据有关试验表明,在有辐射性污染的厂矿周围,设置一定结构的绿化林带,可明显地防止和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危害;杜鹃花科的一种乔木在中子-伽玛混合辐射剂量超过15000拉德时,仍能正常生长,说明绿色植物抗辐射的能力是很强的。 5.森林对大气污染的防治作用 目前全世界尚有森林面积约28亿公顷,仅占陆地面积的22%。由于森林具有再生性,在非彻底破坏的情况下,它可以自身重建,恢复起来。森林年固定太阳能约123.31兆焦耳,吸收二氧化碳1106.25亿吨,水分221250亿吨,释放氧气有737.5亿吨。森林还能把大量的土壤液态水变为汽态水,散发到大气中去。森林的这些作用都对大气的组成起着调节作用。因此说,森林是自然环境的调节器,对防治大气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森林稀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各种自然灾害相当频繁的国家。为此,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森林保护和绿化工作。自新中国建立后,由北而南相继营造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在重点地区取得了改善生态环境、护田增产等多种效益。 净化防护林带一般宜布置在污染源烟囱高度15—20倍的距离以外(在污染源与生活区之间),因为在该范围内污染物浓度最高。林带疏密度要合适,密而宽的林带可以完全不透风,含污染物的气流常从树冠越过而得不到净化;过稀、过窄的林带净化效果太差。最好的林带结构是疏密适度、下部适当通风,当气流将通过林带的最后部分时,则林下密度增大,迫使气流向上抬升,穿过林冠.增加植物与气流接触面积,达到最大限度的净化效果。 林带愈高,防护的范围愈宽;林带宽度一般以30—40 m左右为宜。 正在兴建的五大防护林体系将对改善生态环境起重大作用。 这五大防护林体系包括: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 五大防护林体系是由多种类型的防护林相结合;防护林与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保护天然林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机播种相结合;形式上表现为片、网、带相结合的以木本植物群落为主的综合体。 纳入上述五大防护体系的建设范围共达578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0.2%,囊括了我国的主要水土流失区、风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