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学习任务单ZT课模版(教师用).docVIP

《说木叶》学习任务单ZT课模版(教师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学习任务单ZT课模版(教师用)

亳州一中南校2014级 高二语文《 说木叶 》(Z、T模式)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说木叶》 编制人 崔莹 审核人 高二语 文 组 导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脉,品味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自 学 质 疑 学 案(Z) 问题记录 请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点记录下来,准备合作互学。 学 案 内 容 教材自学 1.作者简介 林庚,我国著名学者。有《唐诗综论》等著作传世。 2.题解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3.字词储备 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也作洗练。 万应锭(dìnɡ):万能药。锭,药物未制成的硬块,供患者吞服,研汁内服或外用。 不落于言筌(quá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 疏朗:稀疏而清晰。 窸窣(xī 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飘零:①(花、叶等)坠落;飘落。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迢远:遥远。 问题记录 二、合作互学(重难点解决) 1、阅读1-3段,说说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2、阅读4-6段,说说“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理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吧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 明确: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落叶”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亲,或因宦游在外,思念家人……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触秋景而生悲情),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 4、“”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或韵味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舒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意味) 比木叶还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进 阶 训 练 学 案(T) 训 练 点 识记 理解 应用 学生笔记 学 案 内 容 独立完成训练展示题,然后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问题反馈与释疑 二:高考链接, 1、请同学们为下列词语“速配” A 春 秋 菊 月 梅 B 萧瑟 高洁 生机勃勃 傲然 惆怅 2、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