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心肺复苏前瞻
2010心肺复苏前瞻;2010复苏指南日程;;但是,CPR不仅在大众中未普及,即使在医务人员中,真正的规范化操作者也很少。这也是马拉松比赛中发生猝死而无人救治或救治不及时的重要原因。; 心脏性猝死 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 64% ACS 占 SCD 的 50% ; 4068例施救与不施救结果;; 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初期 ROSC期—重建循环;心肺复苏(CPR)或心脑复苏(CBR);解读2010指南前应考虑的问题;CA本质—心排出量(CO);心脏复跳的条件;心肺复苏的优先次序、
低温治疗
复苏后管理;心脏骤停的时相;VF导致CA的3个时相; 应用光纤氧分压传感器直接测量发生室颤心肌组织内的氧含量,意外发现心肌氧含量并非在数十秒内降至最低值,而是逐渐下降,直至室颤后约4分钟才降至最低值,表明此时心肌才真正处于完全缺氧状态。;VF导致CA的3个时相;VF导致CA的3个时相;心肺复苏优先次序的选择;关于按压的频率;按压深度的变动;
对不分大人小孩推荐一个按压深度对小儿是有害的,对成人是不适宜的。
因此在成人应推荐按压深度为5cm/2英寸,在小儿为4cm/1.5英寸。;按压深度和除颤成功率; 按压时胸壁回弹; 连续除颤与固定除颤 ;肾上腺素;亚低温治疗;全身性降温好还是局部低温(如选择性头部降温)好?
是早期还是晚期低温治疗好?
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多长为宜?
低温治疗的最佳温度控制在多少?
当前专家们已达成共识:复苏中和复苏后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越早越好!; 亚低温治疗;;复苏后管理;;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远期; 早期血流动力学的优化;循环支持;评论: 2010心脑复苏(CCR) 10项要点:? ? ⑴有心脏骤停证据的CCR的第一步是持续心外按压(CCC),而不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 ⑵如果能够在心室颤动(VF)发作的4~5分钟内获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应立即给予电击治疗。? ? ⑶在VF发作5分钟内,由于心肌能量储备耗尽,而电除颤尝试又可能导致心室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PEA),应在除颤之前进行200次CCC。? ? ⑷在VF发生的若干分钟后,除颤常常继发心室停搏或PEA,因此,应在电击后立即给予200次CCC,而不应中断去判断心律。? ? ⑸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任何形式的正压通气均有害,因为胸腔内压力的增高会降低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以及心脑的灌注。? ? ⑹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样有害,因为它们阻碍了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必然会中断CCC。? ? ⑺应使用口咽装置打开气道,并使用不能回吸的面罩来输送高流量氧气,而不用辅助通气。? ? ⑻ CCR不适用于呼吸停止的患者,因为此类患者尽快需要辅助通气。? ? ⑼低温疗法适用于复苏后的昏迷患者。? ? ⑽已有证据显示,与传统CPR相比,CCR可以改善院外心脏骤停者的院前存活率。; Gordon A. Ewy曾提起一件往事,某次急救人员通过电话指导一位妇女对其丈夫进行抢救,那位妇女在听从指令进行心肺复苏一段时间后,向急救人员电话询问:“为何我每次做胸外按压时他就睁开眼睛,每次我停止胸外按压做人工呼吸他又继续昏迷?”这件事情提示:一旦停止胸外按压去做其他任何事情,包括人工通气,都会减少心脏和脑部血流供应。;心脏骤停的判断指标;基本生命支持(BLS) ;Airway 开放气道;图3 上图示舌后移致??道堵塞下图示畅通气道手法示意
A托起下颏
B抬举后颈部;图4 托颌法;胸外按压:
⑴部位:胸骨下1/2
判断方法: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部位。;按压位置;⑵方法要点:
A手掌贴在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另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
B掌根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掌根不离开胸壁。按压时肘关节伸直,双肩在胸骨上方正中,垂直下压。
C幅度4~5cm。
D按压/放松时间间隔1:1。
最理想的按压效果:可触及颈、股动脉搏动。;图6 胸外挤压;⑶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气管插管后----?
⑷并发症: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填塞、血胸气胸、肺挫伤、肝脾破裂及脂肪栓塞。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Defibrillation 电除颤;图1 心室颤动;图2 心电-机械分离与心室停搏;除颤部位;抢救过程中的医护配合;复苏有效指标;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终止与延长CPR;病人死亡的宣布;撤消生命支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