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靶燃料循环 靶燃烧后,尚有一部分靶的碎片留在反应室内,将通过液体金属带出反应室; 聚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中子通过和锂—6反应生成氚,通过特殊的造氚回路把氚提炼出来送到制靶工厂制成DT靶供聚变电站使用。 4、劳逊判据 对于磁约束聚变,低密度,长约束时间:等离子体密度约为1014~1016/cm3,相当于大气密度的万分之一,约束时间要求在0.01~1s的水平 对于惯性约束聚变,高密度,短约束时间:依靠惯性维持,等于靶丸的解体时间约为10-9S量级,要求等离子体的密度达到1023/cm3,如果考虑驱动效率和有净能量输出,则要求更高(1023/cm3 ),相当于固体的104倍。 所以磁约束方案是低密度、长约束运行;而惯性约束则以高密度、短约束运行;前者的困难在于获得较长的约束时间,后者的困难在于获得高密度。 惯性约束的基本概念是将聚变燃料压缩到极高的密度并使之在短于惯性约束时间(即靶丸的解体时间)内完成聚变反应。所以,对于惯性约束聚变的等离子体来说,更有意义的品质因数是燃料的密度ρ和靶丸半径R的乘积。 因为 m为“D-T”粒子的质量,约为4.19×10-24g 约束时间: vs为等离子体中的声速,在10keV下,约为5×108cm/s 于是劳逊判据可以改写为: 这是实现D—T聚变的最低条件,实际上聚变条件要高得多,最佳值约为: 带入m和vs的数据可得: 考虑将聚变产物α粒子的能量沉积在等离子体中 5、两种约束聚变的比较 1、磁约束聚变中等离子体的约束; 2、惯性约束聚变中反应室的体积小,激光束或粒子束发生器和聚变反应器可以分开得比较远; 3、惯性约束聚变的燃耗高; 4、惯性约束聚变对时间的同步性要求高。 * 惯性约束聚变 D-T 化学炸药 235U 238U 引爆管 氢弹的爆炸是利用其中心的原子弹爆炸来引爆的,在原子弹爆炸的百万分之几秒内将氢弹中的热核装料迅速压缩到高温高密度,引起燃料的聚变燃烧,这一过程进行的非常短暂,以致由于燃料本身的惯性,在它们因膨胀但还没有来得及飞散之前,大量的聚变反应已经发生,形成威力强大的热核爆炸。 在氢弹中进行的聚变反应根本没有对燃料等离子体采取任何约束措施,只是依靠燃料本身的惯性保持它们没有过早的解体,这就是惯性约束核聚变。 氢弹爆炸的能量无法收集利用。 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进展 在1960年激光问世不久,很快就有利用激光做聚变驱动源的想法。 在1968年的第三届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国际会议上,首次发表了激光聚变的文章。 在1971年第四届出现了用电子束产生等离子体方面的论文。 在1974年第五届国际会议上新增了惯性聚变分会,讨论了激光压缩加热和相对论电子压缩。 美国在激光间接驱动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80年代中期以来,利弗莫尔劳伦斯实验室在钕玻璃激光器NOVA上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靶物理实验,旨在研究激光靶耦合物理和内爆物理过程,证明激光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力图实现点火和低增益燃烧。 1988年,美国利用地下核试验时核爆产生的部分X射线转化为惯性约束所需的辐射能,校验了间接驱动的原理,证明了高增益激光聚变的科学可行性。 另外,美国还一直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激光聚变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研究、计算模拟,加上理论研究使得美国在惯性约束领域已经基本掌握了各个环节的主要规律。 除了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在激光聚变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日本在钕玻璃激光器GEKKO-XII上用直接驱动的方式压缩靶丸,获得了600倍固体密度的高度压缩。 法国的Phebus也在进行类似于NOVA的间接驱动实验。 由于激光聚变事实上类似于氢弹的爆炸过程,X辐射场又类似于核武器爆炸的效果,同时激光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因此激光聚变一直受着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除了改进激光器外,近年来,人们利用超短超强激光技术,提出了快点火的概念,力图在较低的驱动能量下实现点火; 2001年,日本和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对“快点火”物理做了原理可行性演示,他们利用一束60TW(50J)的超短脉冲将常规的激光聚变中子产额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2002年又进一步把超短激光脉冲的能量提高到350J,从而使中子产额高了3个数量级,这两个实验的成功,使得建造廉价的ICF驱动装置在较低的能量上实现聚变“点火”的希望大增。 20世纪60年代已进行用激光打氘靶出中子实验,以后主要在增大激光的能量和提高光束品质方面努力。 1987年神光Ⅰ号装置建成,共有两路激光输出,每路激光800J,脉宽1ns。在神光Ⅰ装置上开展了许多高功率激光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1984年,在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实建造神光II,它有八路激光,总能量为6kJ,三倍频后的输出能量约为3k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已建成一台氟化氪分子激光装置天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