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编.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 2.岩石的成因分类 1.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相应的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 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 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2.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1、图中板块共有(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解题技巧:板块数量的判断方法 1、根据运动方向判断:相邻板块的运动方向总是不同的,而同一板块的运动趋势保持一致。 2、根据边界特征判断:出现褶皱山系表明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出现岛弧和海沟说明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出现海岭表明两个大洋板块张裂. * 专题九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解读 1、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比较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基本特点。 2、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了解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了解板块运动形成的全球构造地貌类型。 考点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a.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即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即二个箭头指向的是沉积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均可转化成岩浆,即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 玄武岩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 喷 出 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花岗岩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 侵 入 岩 岩 浆 岩 用途 常见岩石 特点 形成 类型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片理构造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变 质 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受到破坏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 沉 积 岩 用途 常见岩石 特点 形成 类 型 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 力 作 用 空间上相互联系,时间上同时进行,共同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就全球而言,内力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形成高山、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等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 内 力 作 用 相互关系 对地表的影响 主要表现形式 能量来源 分类 考点二: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地质作用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二)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岩层平行地表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绵长的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岩层垂直地表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四种主要的雕塑手法 。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溶 蚀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侵 蚀 流 水 侵 蚀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风力侵蚀 侵 蚀 作 用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风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