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分元素的电负性 H 2.10 Li 0.98 Be 1.57 B 2.04 C 2.55 N 3.04 O 3.44 F 4.00 Na 0.93 Mg 1.31 Al 1.61 Si 1.90 P 2.19 S 2.58 Cl 3.16 K 0.82 Ca 1.00 Sc 1.36 Ti 1.54 V 1.63 Cr 1.66 Mn 1.55 Fe 1.8 Co 1.88 Ni 1.91 Cu 1.90 Zn 1.65 Ga 1.81 Ge 2.01 As 2.18 Se 2.55 Br 2.96 Rb 0.82 Sr 0.95 Y 1.22 Zr 1.33 Nb 1.60 Mo 2.16 Tc 1.9 Ru 2.28 Rh 2.2 Pd 2.20 Ag 1.93 Cd 1.69 In 1.73 Sn 1.06 Sb 2.05 Te 2.1 I 2.66 Cs 0.79 Ba 0.89 La 1.10 Hf 1.3 Ta 1.5 W 2.36 Re 1.9 Os 2.2 Ir 2.2 Pt 2.28 Au 2.54 Hg 2.00 Tl 2.04 Pb 2.33 Bi 2.02 Po 2.0 At 2.2 第三节 化学键 分子内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一、离子键 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 特征: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形成条件:两个成键的原子的电负性差值必需足够大。 二、共价键 本质:两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对两核的吸引力 特征:方向性和饱和性 类型:π键和σ键 参数:键长、键角、键能、极性 键和 键对比表 重叠程度小,键能小,稳定性低 重叠程度大,键能大,稳定性高 键的性质 仅存在于双键或叁键中 单键,也存在于双键或叁键中 存在形式 电子密集在键轴的上面和下面 沿键轴呈圆筒形对称,电子密集在键轴上 重叠部分 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 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 成键方式 由p-p、p-d原子轨道组成 由s-s、s-p、p-p原子轨道组成 轨道组成 键 键 头碰头形成σ键 肩并肩形成π键 π键和σ键 N2分子共价键的形成 头碰头形成σ键 肩并肩形成两个π键 π键和σ键 三、杂化轨道理论 1.在成键过程中,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混杂”起来重新组成一种新的原子轨道,这个过程称为轨道的杂化。 2.有几个原子轨道参加杂化,形成几个杂化轨道。 3.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增强。 4.杂化轨道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sp3、sp2、sp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分别为 正四面体、正三角形、和直线形。 要点: sp杂化(BeCl2的形成) SP2杂化(BF3形成) SP3杂化(CH4的形成) 甲烷 CH4 “头碰头” σ σ σ σ sp3杂化 SP3杂化 凯库勒模型 斯陶特模型 甲烷 CH4 SP3杂化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的极性 非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重合 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分子极性的大小常用分子偶极矩来衡量: μ=q.d 二、分子间作用力 (一)取向力 靠永久偶极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取向力。 分子极性愈大,取向力愈大。 (二)诱导力 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非极性分子的诱导偶极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 极性分子间除取向力外,也存在诱导力。 范德华力 (三)色散力 色散力:分子间由于瞬时偶极而产生的作用力 影响色散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变形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愈大愈易变形从而色散力也就愈大。 范德华力 三、氢键 氢键: H原子如果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X共价结合而带部分正电荷,都能够吸引另一带负电荷的原子Y 特征:方向性和饱和性 意义:具有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如HF、H2O、NH3等的熔点和沸点比没有氢键的同类化合物要高,因为除了需要破坏范德华力外,还需要破坏氢键,消耗更多的能量。 氢键示意图 氢 键 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有机化合物芳环上的邻、间、对异构体的熔点和沸点差距大的原因是产生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 邻羟基苯甲酸熔点:157~159℃ 对羟基苯甲酸熔点:213~214℃ 氢 键 知识小结: 1.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2.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三种类型。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固体的熔点也越高。 3.分子间氢键使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常使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