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但是,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 随着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阐明 部分神经遗传病是可病因或发病机制的治疗 大大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后 这使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类神经遗传病 重视可治性神经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为什么要强调可治性神经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我们熟知,每一个症状的形成,都经过生化代谢过程 由基因控制的特定的酶来催化 当基因发生突变后,相应的酶发生改变,体内就会出现“毒性”产物的堆积而引起各种症状,糖、脂、AA 虽然目前还不能进行基因治疗,但弄清发病机制后,可以纠正酶的代谢障碍,恢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如Pompe,Fabry,LSD 要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在组织或器官损害的早期进行干预,故对可治性遗传病应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 早期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可治性遗传病不常见,如DRD、Pompe病、Fabry病 一个好的临床医生应熟悉可治疗性神经遗传病的症状、体征、遗传方式、确诊要点,治疗方案 对未见过的可治性神经遗传病,应先在书本或学术杂志上掌握其临床特点和确诊方法 或转诊至上级医院确诊,在当地治疗观察,积累经验 这既方便患者的治疗,也方便对患者的随访,节省往返大医院的费用 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福州、济南、石家庄、成都等地的很多大医院均有可进行不同程度的进行神经神经遗传病基因分析和治疗指导 MLD主要表现: 智力倒退,精神运动功能逐渐倒退 可出现四肢瘫痪、癫痫、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等 MLD的的确诊主要依靠智力、精神运动功能倒退、酶活性明显降低和ARSA基因突变分析。 (8)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 MLD) 分型 起病年龄 临床表现 预后 晚婴型 1-2岁 10岁前死亡 青少年型 4-12岁 6岁:早期型 6岁:晚期型 病情进展可缓慢或迅速,年龄较小者以周围神经受累较重,年龄较大者以学习、行为障碍为主。 -- 成人型 12岁以后 症状与青少年晚期型类似,病情较轻,进展缓慢,常以精神症状为首发。 -- 按起病年龄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3型: (8)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 MLD) 1例青少年型MLD患者头颅MRI(T2WI)示颞枕部为主的白质区高信号,胼胝体也有受累(白色箭头所示处) (8)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 MLD) 晚婴型MLD患者的头颅MRI(T2WI)示: 对称性大脑深部脑白质广泛受累,呈T2高信号,侧脑室前角、体部及后部旁深部脑白质受累明显 (8)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 MLD) 早期给予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精神状态、语言能力、运动功能等症状。 William Krivit等[18]为期21年的随访研究表明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LD的有效性,移植治疗后可重建ARSA的活性,降低尿和脑脊液中的硫苷脂水平,抑制病情进展。 我们最近对一例2岁半的MLD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其精神运动症状有所改善。 (8)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 MLD) * * * * 诊断: 临床表现:发作性周围神经性疼痛、皮肤的特异性损害、 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等 家族遗传史 组织病理学改变(受累组织细胞中Gb3堆积) 成纤细胞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基因检测 (3)Fabry病 治疗 酶替代疗法:定期静脉注射人工重组α-Gal A 基因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均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3)Fabry病 又称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MADD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ETFA)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B基因(ETFB)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ETFDH) (4)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 riboflavin responsive lipid storage myopathy, RRLSM ) 我国RRLSD:主要由ETFDH基因突变引起 ETFDH基因: 染色体4q32.1,基因组含有13个外显子 编码64kd的蛋白质位于线粒体内膜 其作用是在beta氧化的脱氢阶段催化多种硫酯酰辅酶A生成相应的烯酯酰辅酶A,是脱氢反应的共同电子受体。在ETFDH的作用下,ETF将接受的电子再转移给辅酶Q(CoQ)而进入呼吸链,分别作用于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其缺乏导致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