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总结.docVIP

育种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育种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 育种学的地位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实施“粮食安全”策略,主要是通过作物育种学科研究来实现的。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选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2年的报告中指出,今后国际粮食总产量增长的20%可依靠面积的增加,而80%将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单产提高的60%~80%将来源于良种的科技进步。 什么是育种学 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示意图 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的区别 生物的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它们的动力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即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作物育种学就是人工进化的科学。 自然进化 人工进化 自然条件下发生的自然变异经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们按照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人工创造变异,在人为干预下进行选择的结果 进展缓慢 进展迅速 无意识的选择 有意识地按照人类的需要而进行的选择 时间 人物 事件 影响 1865年 孟德尔 豌豆杂交试验 为现代育种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从而使作物育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03年 约翰生 区分了环境变异和遗传变异,同时提出群体和纯系的概念 由此发展而来的系统育种,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09年 舒尔 提出杂种优势 在农作物上已经广泛地利用了杂种优势,这已成为当代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之一 1927年 穆勒 利用X射线诱发果蝇突变 奠定了诱变育种基础 1937年 布莱克斯里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 奠定了作物多倍体育种的理论基础 1964年 古哈 从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养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开始了以花药培养为手段的单倍体育种 1953年 瓦特森和克里克 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分子育种诞生了,使人类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定向变异变成了现实 主要育种目标 人类主要育种目标 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中国粮食作物品种平均 6~7年更换1次,一般新品种可比老品种增产15%左右。 1949~1984年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增加1倍多,估计30~40%可归功于育种。 美国D.N.达维克1977年在 3种密度条件下比较30~50年代双交种、60~70年代单交种的玉米产量,表明50年间增长了57~60%。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从60年代起育成的一大批丰产、抗倒、适应性广、收获指数高的半矮秆春性小麦品种,对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 2011年9月19日,袁隆平的“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 、改进产品品质。 谷类提供人类食物热量的70%,但其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自50年代发现冬小麦高蛋白基因和60年代初发现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简称O2)之后,品质育种进展较快。 一些产量不低于原有推广种而蛋白质含量提高1~2%的冬小麦品种已在美国推广。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也育成了带O2高赖氨酸基因和硬质胚乳的玉米改良群体。 在油料作物方面,近50年内苏联通过轮回选择,已将向日葵含油量从30%提高到50%左右。加拿大则在油菜低芥酸和低硫葡萄糖苷育种方面取得成功。 有着优良品质的葡萄 、保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增加抗性。 抗寒或早熟育种已使作物分布逐渐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 1950年以前,中国西藏主要农区在海拔3200米以上不种冬小麦。50年代引入冬性较强的“肥麦”以后,已很快发展成为春、冬麦兼种的地区。 超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使黑龙江北部高于10℃的年活动积温1800℃以上的地区可种植大豆。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的选育,则为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作出了贡献。 1950年以前,中国西藏主要农区在海拔3200米以上不种冬小麦。50年代引入冬性较强的“肥麦”以后,已很快发展成为春、冬麦兼种的地区。 、扩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效率。 选育株矮秆壮、穗层整齐、成熟一致、不易落粒的谷类作物品种可大大提高机械化收获的效率。 如矮秆高粱品种的育成,使小麦联合收割机可兼收高粱,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粱生产的发展 糖用甜菜昂贵而费力的间苗劳动,则因单胚品种的育成而大为节省。 早熟品种的推广,对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有重要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的原则 满足生产与市场的需要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 分析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 实现的可能性 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 处理好目标性状与非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 作物育种的方案 不论有性或无性繁殖,自交或异交,一、二年生或多年生作物,育种方案不外6种基本做法 :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利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