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30劳动争议预防和仲裁实务研讨
劳动争议预防和仲裁实务韩 琰二○一二年九月 劳动争议的预防及应对要点 基本的指导思想 ——知法、懂法、执法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全面梳理、合理设置双方的权利义务 ——无情规定、有情操作 劳动争议的发展趋势 1、扩大化 2、复杂化 3、聚集化 (原因:法律法规、经济结构、社会因素) 劳动争议的特点 1、突发群发 2、由点及面(效仿) 3、持续时间长 (个人总结:情感纠纷、利益纠纷、社会问题) 2010年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本情况 案件受理情况 ——收到仲裁申请5.31万件,立案受理4.88万件 ——涉及劳动者5.56万人 ——劳动报酬争议占41%,解除劳动合同争议占26% ——平均请求3项,4项及以上请求占32%以上 ——私营企业36%,股份企业占35%,外商(港澳台)企业占18% ——外来从业人员占60%,98%以上为个人提出 ——18-30周岁占51%,40-50周岁占29% ——1年以内劳动关系存续期占61%,1-5年占29% 2010年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本情况 案件处理情况 ——办结仲裁案件5.15万 ——裁决占48%,调解撤诉率下降 ——一裁终局占20.5% ——劳动者胜诉占13%,双方部分胜诉占68% 案件调解情况 ——各类调解组织案前调解3.8万件,成功2.4万件 劳动保障监察情况 ——受理举报投诉1.83万件,检查用人单位3.65万户,查处违法案件0.79万件,涉及25.01万人。 《劳动法》的基本框架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框架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不同地位 《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不同地位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17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结论:劳动法(社会法、民法、合同法、经济法等) 保护谁?如何保护?如何预防劳动争议?(主动) 举例说明劳动者地位 《劳动合同法》第36条、第46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问: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 举例说明劳动者地位 《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37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略) 第40条【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条件?证明?) 举例说明劳动者地位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问:谁举证?)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举例说明劳动者地位 《劳动合同法》第39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