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百舸争流的思想研讨.ppt

2016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百舸争流的思想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百舸争流的思想研讨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基本 形态 区 别 代表人物 及其观点 联 系 主观 唯心 客观 唯心 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区分: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 客观精神——人之外的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唯心主义典型观点列举 (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王阳明:心外无物。③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④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⑤笛卡儿:我思故我在。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⑦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⑧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⑨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⑩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⑾王守仁:心外无物 ⑿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2)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观点 ①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说)。 ②柏拉图:理念论。 ③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④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⑤朱熹:理在事先。 (3)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观点 ①“8”就是发。 ②喜鹊报喜,乌鸦叫丧。 ③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④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漫画中“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否认了闲言不以主观认识为转移,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与C中观点一致。A是唯物论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强调主观能动性,但没夸大。 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世界的发展是在‘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 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辩证法 【解析】选C 甲认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属于相对主义;乙认为天、地、人、道、自然之间相互联系,属于辩证法;丙认为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运动,属于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客观唯心主义。 *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中“理在事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中“形存神存”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当选。③中“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削足适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中“沧海桑田”表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刻舟求剑”是承认相对静止但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二者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当选。 * 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  ) ①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③夸大思维的作用 ④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由“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可知属于唯心主义,①③符合题意。 * 8 .【2014·山东文综,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有一二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