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ED原理演进和发展研讨
* LED的原理、演进和发展 LED的原理 1920年,法国科学家O.W.LOSSOW在研究SIC检波器时,首次观察到了半导体发光的现象。而第一个商用二极管产生于1960年。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LED发光二极管是由III-IV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起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如图1所示。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与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Iforward (电子) 电压 fvisible (光子) 正极 负极 LED的原理 1.极限参数的意义 (1)允许功耗Pm:允许加于LED两端正向直流电压与流过它的 电流之积的最大值。超过此值,LED发热、损坏。 (2)最大正向直流电流Ifm:允许加的最大的正向直流电流。 超过此值可损坏二极管。 (3)最大反向电压VRm:所允许加的最大反向电压。超过此值, 发光二极管可能被击穿损坏。 (4)工作环境topm:发光二极管可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 低于或高于此温度范围,发光二极管将不能正常工作,效 率大大降低。 LED的原理 (1)光谱分布和峰值波长: 某一个发光二极管所发之光并非单一波长,其波长大体按图2所示。 由图可见,该发光管所发之光中某一波长λ的光强最大,该波长为峰值波长。 LED的原理 (2)发光强度IV: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通常是指法线(对圆柱形发光管是指 其轴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若在该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 (1/683)W/sr时,则发光1坎德拉(符号为cd)。由于一般 LED的发光二强度小,所以发光强度常用坎德拉(mcd)作单位。 (3)光谱半宽度Δλ: 它表示发光管的光谱纯度.是指图3中1/2峰值光强所对应两 波长之间隔. LED的原理 (4)半值角θ1/2和视角: θ1/2是指发光强度值为轴向强度值一半的方向与发光轴向(法向)的夹角。半值角的2倍为视角(或称半功率角) 图3给出的二只不同型号发光二极管发光强度角分布的情况。中垂线(法线)AO的坐标为相对发光强度(即发光强度与最大发光强度的之比)。显然,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发光强度为1,离开法线方向的角度越大,相对发光强度越小。由此图可以得到半值角或视角值。 LED的原理 (5)正向工作电流If: 它是指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时的正向电流值。在实际使用 中应根据需要选择IF在0.6·IFm以下。 (6)正向工作电压VF: 参数表中给出的工作电压是在给定的正向电流下得到的。 一般是在IF=20mA时测得的。发光二极管正向工作电压VF 在1.4~3.5V。在外界温度升高时,VF将下降。 LED的原理 (7)V-I特性:发光二极管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用图4表示。 在正向电压正小于某一值(叫阈值)时,电流极小,不发光。当电压超过某一值后,正向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发光。由V-I曲线可以得出发光管的正向电压,反向电流及反向电压等参数。正向的发光管反向漏电流IR10μA以下。 LED的原理 LED的演进和发展 最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555nm),黄光(λ=590nm)和橙光(λ=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效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