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从言语行为转喻的角度看会话中的礼貌原则
浅析从言语行为转喻的角度看会话中的礼貌原则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 转喻会话 礼貌原则
论文摘要:和谐的人际交流与会话离不开礼貌原则。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言语行为转喻角度,探讨会话交流中礼貌原则是如何实现的,作者认为,正是借助于转喻,才使得会话中说话者与听话者在遵循礼貌原则的情况下。达成相互理解。
一引言和谐的人际会话离不开礼貌.
礼貌原则是会话中的个重要的原则貌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比如增加或维护双方的和睦关系。出于礼貌。人们在交际中往往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表达自己。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在交际中通常被用来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Leech(1983)指出,礼貌原则由六条准则(maxim)组成,分别为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表示出对他人的尊敬和友好。
以往对于礼貌原则的研究,更多是侧重于从语用学的角度。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言语行为转喻,对会话中的礼貌原则进行研究,旨在从言语行为转喻角度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说话者出于礼貌考虑而采用的看似与对方话语不关联的语言可以为听话者所理解?
二、转喻及言语行为转喻
在传统修辞学中,转喻是一种修辞格。但在现代的认知语言学中,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Pantheramp;Thornburg(1999)把转喻分为三类:指称转喻、述谓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指称转喻是用一概念代指另一概念.如:There are some newf aees in the classroom.(fJface代替people);述谓转喻是指用一种表达式来借代另一种表达式。如:用“1 wasa bleto finish my homework.”代替“I finished my homework.”:言语行为转喻是用一种言语行为来借代另一种言语行为。如:用疑问句“Can you passme thesalt?”代替祈使句“Pass methesalt.”言语行为转喻是由Thom burg和Panther(1997)提出的。他们从认知角度研究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思维机制。提出言语行为脚本的概念,并认为言语行为是有结构的行为脚本,一个行为由三部分组成:(1)前段(BEFORE):指行为的准备阶段,它是行为的条件和动机;(2)核心及结果段(C0REanditsRESULT):这是行为的区别性特征,它表明行为的特点及成功完成一项行为的即时结果;(3)后段(AFTER):指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李勇忠,2003)。在行为脚本内存在着互为替代的关系,脚本内任何一部分都可根据交际的需要用于替代整个言语行为。因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转喻不再是词语的替代,而是激活事件整体或者事件整体激活事件部分的认知过程。
三、从言语行为转喻角度分析请求场景中的礼貌原则
在会话中,说话人是怎样采用转喻来实现礼貌原则的?并且说话人的礼貌话语如何被听话人理解。产生会话含义?笔者主要从请求场景分析会话者是如何运用转喻的思维遵循会话中的礼貌原则的。
在向他人发出请求时,可能伴随对他人面子的损害,影响话语的和谐。因此,说话人常常利用转喻的思维,使自己在提出请求时尽量符合礼貌原则。Thornburg和Panther(1997)描述了“请求”的言语行为脚本:BEFORE:H(听话人)有能力做某事,S(说话人)想要H做某事;COREanditsRESULT:S使得H有义务做某事:H有义务去做某事:AFTER:H会去做某事。(孙亚,2007)在这个脚本中,根据言语转喻的思维.任何一个场境都可以替代这个脚本.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场境都可以使请求的脚本激活,从而使说话人达到请求的目的。我们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A.I request you to give me a cup of coffee.
B.Can you give me a cup of coffee?
C.W ill you give me a cup of coffee?
D.The coffee smells very good.
这四句均可以请求他人为自己拿咖啡。对照请求脚本,A句激活了脚本中的核心场境,说话者使得听话者有义务做某事,直接达到了请求的目的,在表达请求时最不容易误解,但它违背了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原则,直接命令他人。极大损害了别人的面子B句不是直接的命令而是询问。因此B比A更符合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原则,即使听话人受损最小。它从字面上看是询问听话者的能力,属于请求脚本中的前场境,询问听话人有没有能力做某事。它可以激活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上册英语重点知识归纳.doc VIP
- 地方病防治课件.pptx VIP
- 三级公路(含声环境、生态环境专项评价)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 GB50666-20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ppt VIP
- 2.2-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规程.pdf VIP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流程.pptx VIP
- 培训资料慢病及地方病防治工作要点.ppt VIP
- DB61_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docx VIP
- 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docx VIP
- (高清版)B-T 42588-2023 系统与软件工程 功能规模测量 NESMA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