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金融政策走向与金融市场趋势(12月)研讨
2005年宏观金融政策走向与金融市场趋势(2004年12月);简介;2004年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2005年的基本趋势:短周期因素;2005年的基本政策趋势;双稳健:中性政策下的自主增长与结构调整;双稳健:货币政策;汇率体制的改革;升值恐惧症;一、实体经济的运行;(续);农业与农民收入;二、金融部门运行:货币供应 ;;金融部门运行:信贷增长;金融部门运行:货币市场;金融部门运行:市场利率趋降;金融部门运行:官方利率上升;金融部门运行:利率改革的新步伐;利率市场化的重要进展;金融部门运行: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提高;金融部门小结:经济运行的金融环境趋紧;复杂的物价形势;国内新涨价因素逐步增大 ;生产资料价格于生活资料价格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的上升趋势明显;油价的滞后影响;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升值得关注;是否会演化成全面通货膨胀?;四、稳定投资关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高投资率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特征;高投资的原因之一:人均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高投资的原因之二:城市化进程加速;证据1:中国的城市化与投资率(1952- );证据2:建材价格比机械产品价格上涨得快;证据3:相对于消费品,资本品价格提高得快;然而,供给结构的调整落后于需求结构的调整;间接融资为主的弊端;重要的是改变支持投资的金融体制;五、未来经济形势:存在供不应求的领域;但是,仍然存在供过于求的领域;未来形势发展;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加速市场化进程;把握当前中国金融市场走势的几个重要视角;国际视角的分析;国际视角;2004年国际环境及其市场影响;粮价上扬:空间与可持续性,国际因素的制约;中国对外经贸往来将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国际摩擦阶段;国际收支政策走向:开始坚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经济周期视角的分析;经济周期视角;当前宏观调控的关键难点:既要防止投资增长过快,又要防止投资收缩过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中长期的动力,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价值投资视角的分析;行业整合的价值投资理念的视角;工业产品价格传导的市场约束;工业产品行业整合动力加强,宏观调控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价值投资的理念深化:宏观调控中的局部瓶颈依然存在;1、2004年A股市场回顾——二级市场持续低迷;今年4月份以来的A股市场持续下跌主要可以归结为宏观经济的紧缩和市场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A股市场相对与H股市场走势不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对过去投机性市场的纠正以及由于A股市场本身的制度性缺陷--结构性调整的过程
中国大陆、香港H股和美国股市4月8日以来的走势对比 ;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在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的供给短缺问题,而非仅仅是需求膨胀
2005年部分领域的供给短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常态之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依然将维持在一定水平
投资过热的威胁将成为阶段性常态。这就意味着,由投资过快增长引发的宏观紧缩,也将成为阶段性常态
宏观调控:适度稳健、有保有压--中性政策
焦点:煤电油运、房地产市场、汇率与利率、投资与融资;对前期投资过快增长的紧缩调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基本到位;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需求
工业化、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升级并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经济增长当前所处周期位置为上升阶段初期,可望较长时间的稳定快速增长。;出口先行、投资紧跟、消费慢热
预测2005年,经济增长率略有回落,通货膨胀率小幅上升
;2004年3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收入增长30%、净利润增长41%;投资者对4月份宏观调控以来上市公司业绩迅速下降的预期被证伪--反映过激
2005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率可能放缓,但相比股价跌幅,其明年20%的增长仍将对估值产生正面作用
;具备垄断能力的公司、在结构调整中定价能力较强的公司是机构投资者首选。在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缓的环境下,该类公司能通过规模经济等手段消化上游成本的上升压力,或能将上游成本向下游市场转移,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机构投资者继续发挥市场主力作用
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加强:保险资金、企业年金、QFII等新主体陆续加入A股市场;
价值投资理念得以延伸和细化
机构投资者间的博弈将进一步加强:2005年大盘蓝筹股的发行上市将成为新旧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博弈的焦点
各路游资仍不甘寂寞,将制造局部热点
;目前A股市场的市盈率已接近18个主要市场的水平,略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低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日经225指数
;资本市场定价权的争论
A股市场背靠中国强大的经济体,应成为新兴资本市场的主流,建立合理而独立的估值体系,掌握自己市场的定价权
国际化并非简单的估值指标接轨;不宜照搬成熟市场的资本成本、市盈率等指标
与国际接轨的应是投资理念、估值方法
A股市场垄断性公司应该具有更高的估值溢价
股权分置问题
;A股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权分置、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