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电子2-1、2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应变率 ;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 σ为正表示张应力, 为负表示压应力,σ⊥S, 称为正应力(法向应力)。?;②切应力(shear stress): 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剪切形变时,其内部单位面积上的力,与切应变对应,用τ表示 。;③体压强 (pressure): 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体积变化时,若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则其内部在各个方向的截面上都有同样大小的压应力,即具有同样的压强。 体应变的应力可用压强P表示。 物理意义:应力反映了物体发生形变时内力的分布情况。 ;第一节 应变与应力;第二节 物体的弹性和塑性;第二节 物体的弹性和塑性; 1、正比极限和弹性极限: 如图所示:曲线的oa段,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关系。从a点起,直线开始弯曲,标志着应力和应变的正比关系被破坏,因此a点叫做正比极限?;2、抗张(抗压)强度 : 3、展性和脆性:? ;一、物体的弹性;1、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 E=σ/ε=(F/S)/(ΔL/L0)= F L0/SΔL σ=Eε;2、体变模量(bulk modulus): 体变时,正比极限内,压强P与体应变θ的比值。 即:K=-P/θ=- P V0/ΔV,“-”号表P↑→V↓ 。 体变模量的倒数称为压缩系数(compressibility),用k表示,则有k=1/K=-ΔV/PV0。k越大越易压缩。 ? 注意:P是压强的增值,为正,ΔV为负,K总是一正数; 3、切变模量(shear modulus): 在切变情况下,在正比极限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之比。即: ;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第三节 牛顿粘滞定律;旋转式粘度测量方法: 原理是以一个能以不同转速主动旋转的物体,通过对被测液体的作用,带动与其有同轴心的另一个物体被动地旋转并产生一定大小的力阻,只要知道主动旋转物体的几何形状,旋转速度以及被动旋转物体所产生的力距大小,就可以计算出被测液体所受的切应力和产生的切变率,利用公式 ,即可计算出被测液体的粘度。; 目前常用的有锥板式粘度计和圆桶式粘度计。主要结构为一旋转的圆桶或圆板和同轴心的内层圆桶或圆锥,两者之间狭窄的缝隙为被测液体样品,内层靠金属扭丝悬吊起来。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改变旋转速度改变切变率,可以测量很广范围内切变率(0.04-4000S-1)下的液体粘度。此外,两旋转物体间缝隙很小,故取很少的液体样品即可测量,并有很高的精确度,尤其适用于全血粘度的测量。;二、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一)牛顿流体:遵循牛顿粘滞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Newtonian fluid) 牛顿流体是均匀单一的流体,这种流体的粘度在一定温度下具有恒定的数值,牛顿流体的切应力与切变率成正比,则其切应力与切变率的关系曲线即流体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2-9所示。流动曲线的斜率就是牛顿流体的粘度,;图2-9 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 ;  非牛顿流体力学是由流变学发展起来的研究非牛顿流体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和非牛顿流体流动问题的分支学科。非牛顿流体是剪应力和剪切变形速率之间不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不满足牛顿粘滞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非牛顿流体,例如油脂、油漆、牛奶、牙膏、动物血液、泥浆等。 非牛顿流体力学在化学纤维工业、塑料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等许多部门有广泛的应用。         ;非牛顿流体的切应力 是切变率 的函数,可表示为 。如果仍用切应力与切变率之比来定义粘度,称为表观粘度,用符号 表示,即 ;  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始于1867年J.C.麦克斯韦提出线性粘弹性模型,由于粘弹性流体问题复杂以及当时流体力学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牛顿流体方面,所以进展十分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化学纤维、塑料、石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向非牛顿流体力学提出了社会需求;应用数学、流体力学等学科的不断提高,为非牛顿流体力学提供理论基础。1950年J.G.奥尔德罗伊德提出建立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的基本原理,把线性粘弹性理论推广到非线性范围。以后,W.诺尔、J.L.埃里克森、R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