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页;;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为水所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的存在。地球总水量为138.6×108亿m3,其中淡水储量为3.5×108亿m3,占总储量的2.53%。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还很少被直接利用。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丰富。
按照水文学家的水总储量的0.34%, 还不到全球水总储量的万分之一。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
按照水文学家的估算,年人均拥有水量为1000~2000m3的国家可定为水紧张的国家,当该数字下降为不到1000m3时,那么就可定为缺水国家。目前共有2.32亿人口所在的26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家,其中不少国家人口增长率非常高,所以它们的水问题也日益加深。
中东14个国家中的9个已面临缺水困境,是世界上缺水国家最集中的地区。由于中东的河流实际上都为好几个国家所有,所以该地区出现了由于水权问题而引起的紧张的政治局势,并且这种局势还可能会加剧。 目前地下水过度开采现象在中国、印度、墨西哥、泰国、美国西部、北非和中东等国家普遍存在。地下水不能持续利用而引起人们最担心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已储存了几百年或几千年的古蓄水层目前已很少得到补给。一些深蓄水层的水因为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因而几乎是不可更新的。据联合国统计,。预测到2000年,将有30000亿m3的水不能恢复,加剧了用水紧张。
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认真考虑水问题的时候了。 ;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米糠油事件:1968 年 3 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 1400 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 5000 人,其中 16 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 13000 人。; 1100名科学家的预言:30年后我们的地球将苦不堪言
; 你 家 的 室 内 空 气 质 量 符 合 国 家 标 准 吗?
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世界第十位跃升至2001年的第六位,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然而,中国能否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什么样的未来。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重大历史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3年前,“环保”不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就连许多政府官员也知之甚少。如今,“环保”正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高频词之一。在北京的菜市场,许多家庭主妇都习惯了拎着布袋子去买菜,而不再使用塑料袋;居民小区的垃圾桶被分为几种颜色,人们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分类放置……这是我国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我国正在驶上一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快行道”。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趋恶化:许多城市终年烟尘滚滚,成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七大水系普遍受到污染,不少河段发黑发臭,鱼虾绝迹,百姓守着河边没水喝……
面对如??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在现代化起步之初,就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体系。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污染治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下,避免了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状况。
1996年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对中国国情作出科学分析,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环境保护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中。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是亿万民众的共识,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
他们用绿色的行动,实践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目录页;目录页; ;目录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遥感技术应用_02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研究.pptx
- 水污染控制工程之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课程方案.ppt
- 新人教版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研究.ppt
- 水性环保防锈剂课程方案.ppt
- 遥感系统功能研究.pptx
- 著名物理学家简介之(一)答案.ppt
- 水性聚氨酯组会课程方案.ppt
- 著作权基础知识培训答案.ppt
- 遥感影像分类研究.pptx
- 真空教育1答案.ppt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