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

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 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此节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一直延续至今。此节的源起,史上众说纷纭。第一种类型的说法是源于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但在所纪念的具体人物上,又有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多种不同说法,其中,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第二种说法认为源于恶月恶日禁忌。中国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因而形成了在这一天驱邪、除瘟、求吉等习俗。在王充《论衡》、应劭《风俗通义》以及《后汉书》等文献的记载中,可以发现此俗在汉代就很盛行。第三种说法把此节与对龙的图腾崇拜联系起来。近代考古发现证实,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专家推断这个遗存属于百越族,该族以龙为图腾,自比为龙的子孙,端午节是其祭祖的节日。第四种说法认为与越王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有关。此外,今人还有以端午节本于三代夏至的观点,等等。   在漫长的历史绵延中,端午民俗文化不断丰富,形成了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等多种节俗。其中,有许多内容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本文以宋代为样本,解析端午节俗中的道教意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   一、道教神灵信仰与宋代端午节俗   宋代端午节日生活中涉及的道教神灵主要有瘟神、张天师和钟馗。   在医疗技术和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难以对疾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疾病或者传染性疾病)作出科学解释,但又为疾病所苦,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因而产生了鬼神作祟导致人体染病的猜想。瘟神就是这样一个人们想象出来的神灵,此神本为民间俗神,是负责散布急性、烈性传染病的神祗。道教兴起后,将这一民间俗信吸收进来,建构了一套瘟神布瘟以及御瘟、断瘟、辞瘟等的、关于传染病的神学理论。以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的认知使祛病防疫成为端午节民俗文化的主题之一,其与瘟神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联系。端午竞渡之俗在中国民俗史上广为人知,对这种民俗活动的看法也众说纷纭,其中就有与瘟神相关者。据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记载:其实竞渡也,而以为禳。灾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1](P46)可见,在宋代的端午节,有祭祀瘟神、送瘟神的习俗。   与祭瘟神、送瘟神不同,张天师和钟馗则是在端午节时受到宋人迎请的道教神灵。张天师指的是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道)陵。天师生平,正史所言甚略,《三国志middot;魏书》称:(张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2](P263)《华阳国志middot;汉中志》云: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3](P72)葛洪《神仙传》记其生平为:   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也。本太学书生,博采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经,修炼于繁阳山。丹成服之,能坐在立亡,渐渐复少。后于万山石室中,得隐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行之有验。   初,天师值中国纷乱,在位者多危,退耕于余杭,又汉政陵迟,赋敛无度,难以自安,虽聚徒教授,而文道凋丧,不足以拯危佐世。陵年五十方退身修道,十年之间已成道矣。闻蜀民朴素可教化,且多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既遇老君,遂于隐居之所,备药物,依法修炼,三年丹成,未敢服饵,谓弟子曰:神丹已成,若服之,当冲天为真人,然未有大功于世,须为国家除害兴利以济民庶,然后服丹即轻举,臣事三境,庶无愧焉。老君寻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藏,外集外神,乃行三步九迹,交乾履斗,随罡所指,以摄精邪,战六天魔鬼,夺二十四治,改为福庭,名之化宇,降其帅为阴官。先时蜀中魔鬼数万,白昼为市,擅行疫疠,生民久罹其害,自六天大魔推伏之后,陵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戮。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今西蜀青城山有鬼市,并天师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存焉。[4](P190-191)   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一引《上元宝经》称:太清正一真人张道陵,沛国人,本大儒。汉延光四年始学道,至汉末,于鸟鹄山,仙官来降,授以正一盟威之教,施化领民之法,号天师。即《真诰》云奉张道陵正一平气者是也。[5](P257)南宋道士吕太古集《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历代宗师略传》亦为其作传曰:   天师姓张,名道陵,字辅汉。性沉默好古,博极经史,兼明星纬。赈人之急,不择疏戚,世以是推之,就弟子列者甚众。章帝召不就,喟然与弟子决,唯王长留侍,乃入潜、衡,至中岳,得九丹书。丹成,谓长曰:吾未有大功,岂敢遽服,宜须为国为家,除害兴利,乃可轻举。遂感太上下降,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