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受体概论之;二、受体研究的内容;三、受体与配基结合反应的基本特征;四、受体研究的意义;;
* 从更深层次上看,受体和配给的结合属于研究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重要内容,在分子生物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今天,这方面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节 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第一节 基本原理
◆20世纪20年代末A.J.Clark发现药物效应与受体结合量呈正比且药物活性与受体亲和性有关。
;◆提出占领理论:受体与配基以单分子相互作用(分子比1:1),结核反应是可逆的,亲和性相同,配基在结合和解离后不被代谢,也不与其它类型受体结合,受体与配基结合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强度与受体被占领的量成正比,受体结合反应平衡后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125I标记放射性配基的制备(可查相关文献)
1 氯胺-T法,N-氯代甲苯磺酰胺钠盐
2 Iodogen法,商品名为氯甘脲
3 乳过氧化物酶法
4 偶联标记法,标记游离氨基;受体标本的制备
1 组织切片
新鲜组织冰冻切片--离体放射配基结合反应—常规超薄切片—电镜自显影
2 完整活细胞
悬浮细胞:加入放射性配基进行结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取少量细胞,测量放射性。;贴壁细胞:待细胞长到90%左右去掉培养基,换为配基结合反应的缓冲液,不作成悬液,直接向贴壁细胞中加入放射性配基进行结合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冰冷的缓冲液洗去多余的游离配基,然后收集细胞,测定放射性。;3 亚细胞组分的差速离心法分离
全过程在4°C下进行。
组织匀浆—上清液– 上清液– 上清液(核受体)
(800-3500g,~15分钟)---(10000-30000g,20min)--(100000g,60min)
注意问题:
●除去内源性配基和蛋白水解酶
●受体标本保存,-70°C保存
●受体蛋白从从膜结构或核中溶脱成可溶性受体,洗涤或用溶脱buffer。;第二节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是组织化学的一种,它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受体)能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如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观察其颜色的变化,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确定组织、细胞结构的化学成份或化学性质。
;图10 免疫组织化学原理模式图;图11 免疫组织化学(荧光素标记)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vWF阳性 ;图12 免疫组织化学(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
胰岛B细胞呈胰岛素阳性;图13 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图示上皮细胞膜MAM-6蛋白
(A 胶体金标记 B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图18 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动蛋白);近十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发展很快,在现代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但随着免疫组化标记物的增多和利用,原为特异的标记物并非绝对特异,而且出现交叉反应和异常表达的情况日益增多。故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在光镜观察组织形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审慎判断其标记的意义。
;免疫细胞化学的突出优点是:
1. 高度的特异性
抗原抗体反应是特异性最强的反应之一,免疫细胞化学所用的抗体必须是特异性强的多价或单价抗体,具有高度的认别能力,在抗原识别上可达到单个氨基酸的水平,这是其它组织化学方法难以相比的。; 2. 高度敏感性
现代免疫细胞化学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最大限度
保存细胞和组织内待检物质的抗原性,采用各种增
敏方法,使用高度敏感的和高亲和力的抗体,保证
可检出细胞内超微量的抗原分子,用显微镜和电子
显微镜观察结果,因此,它是在细胞、分子水平或
基因水平的检测技术。; 3. 高分辨能力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经呈色反应,形成有色沉淀或荧光,可检测出细胞和组织内超微量抗原成分
4. 方法步骤统一
若掌握一种技术操作方法步骤,则一通百通。
5. 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
是一种综定性、定位和定量密切结合;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缺点:;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细胞、染色体或亚细胞水
平原位检测抗原分子,是其它任何生物技术难以达
到和代替的,它能在细胞、基因和分子水平同时原
位显示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形成了新的检测系统,
为生物学、医学和各个领域分子水平的研究与诊断,
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日新月异,以惊人的速度发
展,尤其是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日益结合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