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匮—通“柜”,指古代藏物之器具
金匮—藏放古代皇帝圣训、实录、重要档案的地方,引申为文献资料珍贵,应当审慎保存。
《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契,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要略—扼要简明
方论—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指明其属性为临床医书)
;绪 言;一、成书沿革;3 、整理(公元1057,北宋)
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
林亿整理校订《金匮要略方论》
版本:元代《新编金匮方论》,邓珍序;二、主要内容和分篇依据;(二)分篇依据;(一)基本精神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1、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天人合一(天人整体观):“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人体整体观:“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为核心地位。
人与环境统一性的破坏,或者人体自身整体环境的破坏,会致人生病。这就要求在诊断疾病时要考虑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包括气候,饮食,甚至是王法,房事等等。在治疗疾病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认识到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关系会导致疾病的传变。;2、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1、在病因上
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总的来说,是指,脏腑为内,经络为外;脏为内腑为外,经为内络为外。这与现代的病因学不同。
2、在发病上
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正气抗邪” 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的“邪气伤正”理论, 符合辩证法内外因的发病学理论
;3、在病理传变上
提出:一般来说,外邪致病初期偏于经络,随着病势发展而逐渐深入脏腑(经络→脏腑);脏腑发病后,根据脏腑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可导致脏腑传脏腑(脏腑→脏腑);脏腑受邪,也会表现于其经络所循行的部位(脏腑→经络)
4、在对疾病的分类上
提出:阴病、阳病、五脏病、六微病(六腑病)
; 5、在诊断上
提出: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病证结合。强调全面收集病情,严格按照“四诊合参”的原则,结合“八纲”,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认识病情,把疾病的种种表现,都落实到脏腑经络的基础上。尤其是病证结合,病是病理变化的全过程,是贯穿于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证,证候,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病和证即是共性与个性。在金匮中,要求先辨病,但是辨病是为了辩证服务,辩证才是最终目的。
;6、在治疗上
⑴提出治未病:包括无病防病;即病防传;有病早治
⑵注重正气的综合调治是治疗杂病的主导思想。正气虚弱,无力抗邪,疾病蔓延恶化,加重病情;反之,正气充足,正气能抗邪,疾病易于康复。主要有两种手段①扶正以祛邪(正气亏虚较严重),如血痹病。②祛邪以扶正(用于邪实为主的病证)。此法在祛邪的同时要注意顾护正气,如果不顾护正气,邪不易去,还会造成新的正气损伤。为了顾护正气,手段可以采取①在祛邪药中加入扶正药(鳖甲煎丸);②就近导邪外出(水气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③逐邪的峻剂,小剂量递增,中病即止,药后糜粥自养等。;(二) 特点;(1) 用于诊断 (虚劳)“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2) 解释病机 (历节)“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3) 鉴别诊断 (肺痿肺痈)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
(4) 指导治疗 (咳嗽上气)“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
(5) 判断预后 (水气病)“水病脉出者死”; 3、审慎灵活的治疗学特点(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1)治未病
①无病防病 ②既病防传 ③有病早治
(2) 邪正兼顾,平调阴阳
疾病过程是由正邪消长和阴阳盛衰这两组基本矛盾构成,因而根据邪正消长和阴阳盛衰的度,可以决定“扶正以祛邪”,或“祛邪以扶正”或“扶阳抑阴”,或“抑阴扶阳”。这种对杂病治疗所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观念,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3)气血津液,贵在通调
①通调气血
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其通阳行痹的作用首先使阳气通畅,然后带动血液运行,凝聚的瘀血消失,达到肢体局部麻木不仁的症状逐渐消除的目的。
②通调津液
由于疾病的作用,使水液代谢障碍,津液停聚而不四布,以致口干,或小便不利,或水肿。通过健脾治水或强肾化水,都可以使气化流行,津液通达。;(4)标本缓急,分清主次
疾病过程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在许多矛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其中必有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培训PPT课件.pptx
- 2025年前列腺科普试题及答案.docx
- 立式叶片排渣过滤机-中国化工设备网.doc
- 20250508 北京大学DeepSeek系列06:DeepSeek私有化部署和一体机.pptx VIP
- 【7上英YL】芜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pdf VIP
- 屋面瓦及檩条拆除安全方案.doc
- Schneider Electric施耐德Easy Altivar ATV610 变频器编程手册(中文).pdf VIP
- NB∕T34024-2024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要求及分级.docx VIP
- STM32F1开发标准教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docx
- 新语境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等级与评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