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篇 磨损理论;第四章 磨损机理 ;;磨损测量方法;测量方法;;;;体积磨损测量;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法;磁塞法(magnetic plug);;铁谱分析;;;1 磨损率;
有时为了判断材料的耐磨性大小,也可以采用耐磨性E来衡量。耐磨性为磨损率的倒数。 ;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对比不同硬度材料的磨损量,可采用磨损常数来判定磨损大小,磨损常数K的定义:;
将磨损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实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磨损现象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从而更好地分析磨损规律。早期人们根据摩擦的作用将磨损分为以下三大类:
1.机械类
由摩擦过程中表面的机械作用产生的磨损,包括磨粒磨损、表面塑性变形、脆性剥落等,其中磨粒磨损是最普遍的机械磨损形式。
2.分子-机械类
由于分子力作用形成表面粘着结点,再经机械作用使粘着结点剪切所产生的磨损,这类磨损的主要形式就是粘着磨损。
3.腐蚀-机械类
这类磨损是由介质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引起表面腐蚀,而摩擦中的机械作用加速腐蚀过程,它包括氧化磨损和化学腐蚀磨损。
;
磨粒磨损是最普遍的磨损形式之一。磨粒磨损是由外界硬颗粒或者对磨表面上的硬突起物或粗糙峰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划伤工作表面而引起表面材料脱落的现象。在生产中因磨粒磨损所造成的损失占整个磨损损失的一半左右,因而研究磨粒磨损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表面微观不平,当摩擦表面相对滑动时,实际上是微凸体之间的接触。在相对滑动和载荷的作用下,粘着效应所形成的粘着结点发生剪切断裂,被剪切的材料或脱落成磨屑,或由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此类磨损统称为粘着磨损。粘着磨损的特点是粘结点被剪切破坏。;两个相互滚动或滚动兼滑动的摩擦表面,在周期性载荷的作用下,接触区产生很大的变形和应力,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疲劳而形成裂纹和材料剥落而形成凹坑,称为表面疲劳磨损或接触疲劳磨损。;摩擦过程中,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表面损伤称为腐蚀磨损。常见的有氧化磨损和特殊介质腐蚀磨损。氧化磨损、特殊介质腐蚀磨损、微动磨损和气蚀等具有共同特点是:表面与周围介质的化学反应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指出:在本节中,读者需要区分腐蚀磨损和腐蚀的不同。腐蚀磨损是指一对具有相对滑动或滚动的摩擦副表面工作中产生的材料损失。腐蚀仅仅是单一部件的材料损失。 ;分类;1.能量磨损率
在Fleisher分析过程中,引入了能量密度的概念。它表示材料单位体积内吸收或消耗的能量。假设Ee为表面摩擦一次时材料所吸收的能量密度,Ek为每次摩擦中转化为形成磨屑的能量密度,则;式4.9 给出的能量密度是根据每次摩擦吸收相同能量的条件得出的,因而是平均的能量密度。实际上各次摩擦中所吸收的能量并不相同。
根据Tross的研究,磨屑的实际断裂能量密度为平均能量密度的ke倍,且ke1。于是实际的形成摩屑的能量为Eb=KE’b,所以; 由于ER是磨损单位体积所需要的能量,而Ee是摩擦一次材料单位体积所吸收的能量,需经过n次才形成磨屑,于是;为了计算线磨损度可将式(4-12)代入式(4-11)。这样;
Rabinowicz(1965年)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粘着磨损中磨屑的形成。他指出:磨屑的形成条件应是分离前所储存的变形能必须大于分离后新生表面的表面能。据此,Rabinowicz 分析了Achard模型中半球形磨屑在塑性变形和形成粘着结点所储存的能量,得出单位体积的储存能量e为;如果磨屑沿接触圆半径a的平面分离,分离后单位面积的表面能为?,则磨屑形成条件为;4.2.1 磨粒磨损的形式
磨粒磨损有二体和多体磨粒磨损两种形式:
1.二体磨粒磨损
一个磨粒相对一个固体表面运动而产生的磨损称为二体磨粒磨损(如图4.3a所示)。当磨粒运动方向与固体表面接近平行时,磨粒与表面接触处的应力较低,固体表面产生擦伤或微小的犁沟痕迹。如果磨粒运动方向与固体表面接近垂直时,常称为冲击磨损。此时,磨粒与表面产生高应力碰撞或冲击,在表面上磨出较深的沟槽,并有大颗粒材料从表面脱落。冲击磨损量与冲击能量有关。 ;大多数的多体磨损主要是三体磨损(如图4-3b所示)。如外界磨粒移动于两摩擦表面之间,类似于研磨作用,称为三体磨粒磨损。通常多体磨损的磨粒与金属表面产生极高的接触应力,并往往超过磨粒的压溃强度。这种压应力使韧性金属的摩擦表面产生塑性变形或疲劳,而脆性金属表面则发生碎裂或剥落。 ;对磨粒磨损机理解释主要有下面几种观点:
1.微观切削
认为由法向载荷将磨料压入摩擦表面,而滑动时的摩擦力通过磨料的犁沟作用使表面剪切、犁皱和微量切削,产生槽状磨痕。
2.挤压剥落
对于塑性较大的材料来说,磨料颗粒在载荷的作用下,嵌入摩擦表面而产生压痕,从表面层上挤压出剥落物。
3.疲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