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详细课件研讨
药理学;第一章 绪 论;二、药理学的内容;1、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包括生理、生化、病理过程。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开发新药。
4、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研究方法。;1、本草学和药物学阶段:; 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1、实验药理学方法: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分整体和离体两种,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
2、实验治疗学方法:将正常动物造成类似于人体疾病的病理模型,进行药效学或药动学研究。
3、临床药理学方法:以健康志愿者或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在作用部位达到适当浓度。要达到适当浓度。既取决给药剂量的大小,又取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它对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持续时间有很大影响。
;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
影响因素:a、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
b、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c、药物的pKa与体液的pH值
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型药物]/[非解离型药物]=10pH-pKa ①
对弱碱性药物:[解离型药物]/[非解离型药物]=10pKa-pH ②;(二)载体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吸收;;常用的给药途径:
一、口服给药
影响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等
2、药物的剂型
3、药物的制剂工艺
4、首过消除(首关效应):口服给药后,有些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就被代谢灭活大部分,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此现象称为之。具有饱和性。
5、吸收环境:胃排空的速度、肠蠕动的快慢、胃肠道的血容量、胃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等。;二、直肠给药
大部分直肠给药避免不了首过消除,唯一优点是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性。
三、舌下给药
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消除,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被破坏或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
;四、注射给药(sc、im)
与口服给药比较优点:吸收迅速、完全;适用于在胃肠道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青霉素G、庆大霉素);适用于肝中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利多卡因);药物产生效应更快。
但有些药物注射后因为注射部位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导致吸收障碍和注射部位的不适或疼痛,吸收反而比口服的差(地西泮、地高辛、苯妥英钠)。
;五、吸入给药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直接由肺泡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以局部治疗为主要目的
六、经皮给药
仅脂溶性极强的有机溶剂和有机磷酸酯类。皮肤单薄部位(耳后、胸前区、阴囊)或有炎症病理改变的皮肤,经皮吸收增加。药物加入促皮吸收剂;第三节 分 布;(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由于血浆蛋白总量和结合能力有限,加上结合的非特异性,出现两个问题:当药物结合达到饱和后,继续增加药量,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出现药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时,相互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其中某些药物游离型增加,出现药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
当血液血浆蛋白过少(慢性肾炎、肝硬化)或变质(尿毒症),使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下降,也容易发生药物作用增强和中毒。
研究此规律,预测药物作用、毒性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对调整剂量、合理用药意义重大。;(二)细胞膜屏障
(1)血脑屏障: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
(2)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大多数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
另外还有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四)其他因素
1、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2、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象,称为再分布。
;一、定义: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
结构的改变;(三)代谢的意义:
1、大多数药物灭活成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灭活:药物经转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2、少数药物仍有药理活性;
(活化:药物经转化后,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