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矿产资源特点:
(1)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2)矿产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
(3)矿产资源概念的可变性。
(4)矿产资源赋存状态的复杂多样性。
(5)矿产资源具有多组分共生的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类
按存在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按性质和用途,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产(能源矿产)和地下水四大类。
金属矿产一般按可提炼的金属及其特性,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属等;;矿产的性质和用途分类 ;我国的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东濒太平洋,属太平洋成矿域外侧的一部分;西依帕米尔高原,西南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之东边部分,隔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次大陆相望;北邻蒙古高原,是中亚成矿域的一部分。从成矿角度看世界三大成矿域都进入中国境内,所以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为齐全。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6种,已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翟裕生,2002)。有的矿产储量相当丰富,稀土金属、钨、锡、钼、锑、铋、硫、菱镁矿、硼、煤等居世界前列。如我国钨资源量占世界总量43%(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我国仅内蒙古白云鄂博一个矿床的稀土金属储量即相当国外总储量的三倍;我国锑资源量占世界探明总量的44%。;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技术目前还不够发达,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矿产的需求量则日益增加,已发现并能为之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目前还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形式仍不容乐观,有些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形势是:;(1)成矿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比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矿产潜在储量总值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是世界上少数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但若以国土面积平均,则居世界第6位,人均资源产值低于世界人均产值的1/3,居世界第53位。一些矿产品大部分可以自给,部分有余并可出口。
(2)具有一些优势矿种的同时,尚有一些急需短缺矿种,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约有20种矿产资源名列世界前列,如钨、锡、锑、锌、钛、钒、稀土、硫矿石、菱镁矿、萤石、重晶石、石膏、石墨、铌、钼、汞、锂、煤等。但有的矿产资源不足,甚至严重短缺,如富铁、铜、钾盐、铬铁矿、金刚石、硼、钴、石油、天然气等,石油和不少金属矿产依赖进口。
(3)多数矿种以中小型矿床为主,缺少大型、超大型矿床,如金、磷、铀、锰矿等。
(4)多数矿种的贫矿多,富矿少。我国探明铁矿储量仅次于原苏联、巴西,但富矿却只占6%,需要进口;铝土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五位,但质量低,冶炼难。;(5)伴生矿多,单一矿种少,综合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我国许多矿石都不是单一矿种,常伴有多种元素。据统计(翟裕生,2002),我国25%的铁矿、40%的金矿、80%的有色金属矿和大多数地区的煤矿都有其它矿产与之共生或伴生。这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也给选矿和冶炼带来不少难题。例如钒,91%产于磁铁矿中;锡也是如此,虽然储量大,但有相当部分分散于硅酸盐或氧化矿物中,难于选矿和冶炼。
(6)矿产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有不少重要矿产位于边远地区。如北方富煤,南方富磷,需“南磷北运,北煤南调”;许多重要矿产资源位于边远地区,如西藏的铬铁矿、铜,新疆的石油和镍,广西和云南、贵州的锰、锡、铝土矿等,由于交通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等影响,开采较为困难。
此外,随着现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隐伏矿多、露天矿少,找矿和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以及大型矿山资源接替明显不足等矛盾也日益突出。;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动态变化。从世界矿产资源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很长时间内矿产的储量和产量虽然不断生长,但是增长的速度却逐步降低,投资效益逐步下降;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找矿方向从地表、浅部向地壳深部,从陆地向海洋发展;找矿重点从着眼于找含有用组分高的矿产,不得不转向找含有益组分较低的矿产。尽管再生性矿产品和代用品会减轻人类面临的资源不足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在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只有重视和把握矿产资源的形势和变化,加强对矿产资源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探矿工作,查明更多的急需矿种资源,努力扩大矿产资源储量,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绪论 矿床学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绪论 矿床学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绪论 矿床学的形成和发展;绪论 矿床学基本概念;;绪论 矿床学基???概念;绪论 矿床学基本概念;绪论 矿床学基本概念;绪论 成矿作用;绪论 矿床成因分类(genetic classificati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