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共党的建设
苏共党的建设
苏共党的建设的改革及其教训
一、苏共从改革到垮台的基本历史线索
第一阶段:1987年1月至l989年底
第二阶段:1900年初至1991年8月
二、关于苏共失败原因的几个观点
(一)对以往探讨成果的概括:四种典型的认识
(二)由上述概括引出的思考
(三)关于方法论的几点认识
三、苏共失败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原因
(一)诱发性因素
(二)体制性因素
(三)基础性因素
(四)三个层次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从苏共垮台引出的教训和启示
(一)党的建设模式的改革,要以二个“是否有利于”为基本参照系,
(二)在党的建设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在党的建设模式的改革中,必须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致力于
建立完善的民主集中机制。
(四)在党的建设模式的改革中,必须把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放在重要的地位。
90年代初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并遭解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表面看,它发韧于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然而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它与苏共执政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乃至与整个苏共的历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共的兴衰史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笔极为丰富的遗产。因此,认真研究苏共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苏共从改革到垮台的基本历史线索
作为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前提,苏共党的建设方面的改革历程大体可根据如下线索来把握。
改革自赫鲁晓夫始,鉴于斯大林错误给党造成的损害,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两次掀起了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高潮,并在克服个人崇拜和改变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关于集体领导的原则,关于加强党的领导、把党分成领导工业的党和领导农业的党的尝试,关于领导干部实行任期限制等,都是这时候提出的。但是他把当时出现的各种弊端仅仅归因于个人迷信和个人祟拜,甚至归因于斯大林个性上的缺陷,因而没有,也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改革,最后还是回到了高度集权的老路上,旧体制的弊端再度出现。
1982年安德罗波夫上台又敲起改革的钟声。但由于他在位时间短,在党的革新方面还未形成系统的构想就义被契尔年科停止了。直到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三月全会上担任总书记,改革才算正式拉开帷幕。
即使如此。苏共的改革思想也还是经历了—个逐步探入的过程。苏共最初的改革思想比较简单:在两个超级大国的竞赛中,苏联越来越处于落后地位,踞不上前进的步伐。落后的总根子在于苏联经济的落后,而经济落后是由人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劳动生产率低下造成的、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习惯,建立起适当的机制来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其手段包括政治上扩大民主、经济上下放企业自主权等。根据这一认识,苏共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观点和做法都继承了过去的思路和传统。苏共指出,在改革条件下,“党的领导作用必然不断增长”和进一步加强。党的发展特点是“继续扩充和加强党的队伍,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党内关系”。根据改革的要求,戈尔巴乔夫大量撤换了思想保守的干部,建议把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分开,并提出了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的一系列基本方法。总之,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这一时期苏共的共识是: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是党在改革中的首要任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上述观念开始有了变化。苏共和戈尔巴乔夫逐渐认识到,阻碍苏联社会发展,妨碍人们积极性发挥的不是偶然显露出来的某些弊端,而是整个体制,即“障碍机制”(后来又被称作“专制官僚体制”)。这个体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人民没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官僚主义化和各级宫僚阶层的不断繁衍、社会思想僵化,个人崇拜泛滥。①因此,要使经济向前发展,不但要改革经济体制、而且必须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的变革。与此相联系、党的建设也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党革新的根本问题是必须消除一切把党同官僚专制制度联系起来的东西。”①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女,新华出瞅八 L9济年,绍5召一53页。只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苏共才开始走上了导致后来剧变的那种过程。这一过程以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关于改革与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提出党内民主化和改革党的领导机构形成的机制问题为标志,到1991年8月苏共被停止活动结束,以199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年1月至l989年底
这一阶段的改革有两个主要方面。
(一)党内民主化
党内民主化首先包括党的各级机构组建的民主化。
苏共认为,以往的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是旧的党建模式的基础。要摧毁这一基础,就必须用干部选举制代替任命制。为此,苏共对选举方式进行了具有根本意义的修正,如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任何党员有权把自己提出的候选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BR计算书(何)(最新整理版).xls VIP
- 年产180万片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片项目(金瑞泓微电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docx
- 电厂设备调试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BP85256D参考设计_12V300mA 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 青花瓷花纹介绍幼儿园教案.docx VIP
- 脑心联合CT血管成像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pdf VIP
- 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规范培训.pptx VIP
- 反思性教学论在高师体育专业排球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pdf VIP
- 我国民用无人机“黑飞”刑事法律责任的多维审视与完善路径.docx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2节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学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