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自律精编.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动与诱惑前,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 【导读】 你的身边是否存在这样一类人群: 即使在最初的热情褪去后,仍然继续完成一个想法或者工作项目; 即使非常想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也还是起身去健身房锻炼; 即使百般困难,仍然每天坚持练习早起工作;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吗?因为自律。 自律是指我们要有意义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对待事物,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一】 多少孩子抵挡不住棉花糖的诱惑?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 他找来一些四岁大的幼童,把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然后,他告诉四岁的孩子,“我给你一颗棉花糖,然后给你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会有两颗。” 说完后,教授随即离开了房间,两名隐藏的观察者开始计时,统计这些小孩在吃掉棉花糖之前会等待多久。 关门期间,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然而,有的孩子忍住了,尽管才四岁,他们却已经懂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则,即“推迟享受”的自律能力。 十四年后,当这些小孩都18岁时,米歇尔展开了后续研究。研究发现: 那些几乎不能等待的孩子,都比较自大,在他人眼里是顽固、爱嫉妒、容易受挫的人;而那些能够管住自己直到实验人员回来才吃棉花糖的孩子,则具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和可靠性,他们更坚定、更守信、学术成绩更好,中学毕业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较前者高出210多分。 演说家波沙达认为:即便是孩子,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最终也会更容易走向成功。对于那些没有自律精神的孩子,就如同作家柯维所说:“他们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从长远来讲,不自律使他们无法得到随之而来的独特技能和能力,比如演奏乐器的技能或者说一门外语的能力,因而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是缺乏自由的。 自律,或许是个讨厌的词汇,但是却意味着自由。 【二】 每七年拍同一群人,这部片说了什么? 在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他们中一些来自保育院,一些是工薪阶层之子,一些则是上流社会的后代。每七年,他们的生活都将被追踪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第八个七年的56岁。 从影片可以看出,这些人在三十岁之前的变化并不大。七岁的孩子大都天真可爱;二十几岁时,女孩都年轻漂亮,男孩都英俊帅气。但是三十岁之后,他们发生了相当剧烈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身材。 30岁之后,这14个人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分成穷人和富人两个群体。在富人群体中,包括那些通过自身努力打拼后进入到富人群体的“穷人”,无一例外都保持着良好的身材,他们甚至比年轻时候的自己看起来更有风度,而他们的孩子中肥胖的也比较少。相反,在穷人群体中,大多数开始发胖变秃,面容憔悴,生活也越来越糟糕,他们的孩子年纪轻轻也已开始发胖。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一个人的自律能力。在好身材的背后,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控制饮食、按时运动、规律作息。年纪越大,维持一个好身材就越需要自律精神。这样的自律是一种上升力,需要强大的心智力量来支持。 作家meiya曾说过:“控制不了体重,何以控制人生?”那么,那些在体重控制方面成功的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就容易获得成功?自律的人懂得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地朝着某一个目标迈进,正是这些让他们更容易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自律,从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基石。 【三】 你是用系统I,还是系统R进行思考? 既然我们能够从自律中受益良多,那为何我们总是难以做到自律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兰格曾做过一个实验,主要测试能否说服那些正在图书馆排队等待复印的人让他们插队。 实验中,一旦有人要使用复印机,研究人员就会一个箭步插到那个人前面,要求先复印。研究人员提要求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用一下复印机?” “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用一下复印机?因为我要复印东西。” “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用一下复印机?因为我非常着急。” 实验结果显示: 当研究人员只提要求时,插队的成功率有60%; 当研究人员的解释毫无意义(因为我要复印东西)时,插队成功率上升到93%; 当研究人员使用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因为我很着急)时,插队成功率上升到94%。 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是否感到惊讶?对比后面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我们所给的理由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我们得到的回应几乎是相同的,这表明实验对象根本没有意识地思考我们跟他们说的是什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揭示原因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大脑的两种思维系统。我们将冲动的思维活动命名为系统I。系统I可以让我们在没有意识到现象背后发生的一切时,就迅速而机械地做出反应。它具有迅速、情绪化以及概括性等特点。相反的,深思熟虑的思维活动称为系统R。它是一种理性思维系统,总是不停地发问,又不停地寻求答案。 如果人们使用系统R思考,那么当研究人员解释 “因为我要复印东西”时,人们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