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 瘫;一、概述 ;;眼 部:足太阳膀胱经筋为“目上冈”
足阳明胃经筋为“目下冈”
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足阳明经筋 功能失调所致;
口 颊: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
口歪为此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风寒导致的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压迫面神经,神经营养缺乏,引起面神经变性而发病。;三、面瘫的辩证——临床表现;(二)体征:;;;治法: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穴位:
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手足少阳经穴为辅。
太阳、阳白、地仓、颊车、合谷、下关。 ;攒竹、鱼腰
四白、阳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
地仓透颊车 气,温经散寒。
颧髎
翳风 ──祛风散寒
手少阳三焦经,深层为面神经出颅之处,急性期面神经水肿针刺手法宜轻或加灸以温经散寒
合谷、下关──通经活络
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
;;针刺方法:
阳白透刺鱼腰、攒竹、丝竹空;
地仓透刺颊车或透牵正;
迎香透刺上迎香或四白;
颊车、牵正透刺太阳或迎香;
四白、太阳、牵正直刺;
颧髎、翳风、合谷直刺。 ;随证加减:
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
抬眉困难加攒竹;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体虚者加足三里。
;;初期宜轻刺浅刺,手法不宜过重过强,可配合温针、悬灸、梅花针叩刺,慎用电针。
恢复期可取透穴刺法,手法柔和,可加灸法、穴注、梅花针等方法。手法多行平补平泻法
后期可酌情使用电针、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等。
愈前期可患侧健侧同刺。
; 注意面瘫发病经过的询问及鉴别诊断。
注意面瘫的分期针灸治疗。
注意针刺手法、针灸方法选择。
注意辨证调护的指导。
;;皮肤针法:
;温针灸法:
适用于风寒型及正虚型。取颧髎、下关、曲池、三里、外关、合谷等穴,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注意防烫伤。; ;穴位注射:
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下关、迎香、翳风及曲池、足三里,选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加兰他敏注射液,面穴0.2~0.3ml/穴,体穴1~2ml/穴。每次取2~3穴注射,隔日一次。适用于各型各期。;敷贴疗法:
取患侧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牵正、下关、阳白等穴。
将马钱子锉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
或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3~5日更换1次;
或白附子研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电针疗法:
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10~20min,通电15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 ;七、小结 ;5、本病有自愈倾向,但针灸起缩短作 用。
6、针灸作用的机制:
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
提高机体免疫力。
;;面瘫:周围性和中枢性鉴别;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