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之为物:海德格尔的“四方域”物论与老子的自然物论——王庆节
众所周知,至少自上世纪20年代后期起,海德格尔就对东方中国的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海德格尔的这一兴趣可以说是保持终身。本文的研究主要想从比较海德格尔1949年到1951年间提出的“四方域”物论与老子的“四大”自然物论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两者间的关联,以及对我们今天理解海德格尔和老子思想的意义。?“四方域”(das Geviert)一词源出于数字词 “四” (vier),在德文中指的是“正方形”,“四方形”或者“四方形的场地”。这是一个日常用语,尽管有较强的空间含义,但一般不用作哲学概念。可是,我们知道,这个词在海德格尔晚年的关于存在的运思中成了一个关键性的语词。作为一哲学术语,“四方域”在海德格尔那里首次公开提出并得到详细说明大概是在1949-51年间的三篇公开演讲[1]中。大约就在海德格尔正式提出“四方域”学说三年前的那个夏季之初,一个偶然的机缘,海德格尔遇上了来自中国的学者萧师毅。这次相遇促成了他们在那个夏季共同译读老子的《道德经》。这一译读计划据说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中途中断,而且至今也未能确实发现和这一事件有关的正式译稿或笔记。但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研究和关注海德格尔以及老子的学者都认可这段史实,尤其是重视海德格尔的这段特别的经历对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影响。[2]考虑到海德格尔1949年底正式提出的“四方域”学说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论“道”的许多说法无论是在立题选例,还是在中心论述方面都有不少“似曾相识”之处,再加上海德格尔提出的“四方域”学说的时间距离他与萧师毅共同译读《道德经》仅仅才三年多光景,所以,即使“大胆”假设海德格尔的“四方域”学说与老子的道论之间有某些“实际性的”关联大概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妄言。[3]不过,本文的研究思路倒是想从另一个方向上展开,即倘偌我们假设海德格尔的“四方域”学说在有些方面曾受到老子道论的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被视为对老子道论的一种“异乡”解释和呼应的话,那幺,这种“异乡的”解释和呼应在我们今天对老子道论的“本土”理解能否有某些启示呢?如果有,这些启示是哪些??下面我将首先主要沿着海德格尔在1949-50年的演讲 “物”[4]中的基本思路,同时结合考虑演讲“筑、居、思”(1951)中的基本论点,来试图展开他的“四方域”物论。然后,我将讨论, 倘偌我们将海德格尔的“四方域”学说“视作”是老子道论的“异乡”解释,这一“异乡”解释对我们关于老子道论,尤其是其“自然物论”的“本土”理解会有些什幺样的启示??一、 物之为“表象”和“对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老子?21章?顾名思义,海德格尔的演讲“物”讨论关于“物”的思想。?从一般人的日常观点来说,世界是物的总和,这也许在海德格尔看来并无大错。[5]但这样的说法太泛,并没有告诉我们物是什幺?那幺, 什幺是物?在海德格尔看来,手中使着的榔头是物,岸边系着的小船也是物,为我遮风避雨的茅舍是物,为你指点迷津的路牌也是物。[6]物就是壶和凳,桥和犁,画家笔下的农鞋,山顶耸立的神庙,[7]就是树木、池塘、苍鹰、麋鹿、小溪、山丘,还有镜子和别针,书和画,王冠和十字架 ......。[8]这般说来,物就是存在物。就这个意义而言,神和人也都是物。神一般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物”,而人呢,则或是在神性光环笼罩下的“被造物”,又或是高出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与众不同”的人物。但是,我们知道,存在物不是存在。海德格尔近七十年哲学生涯,虽然孜孜追问的是存在问题,但存在总是存在物的存在,所以,海德格尔,无论早期还是晚期,总也逃不脱存在物的“困扰”。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通过对 “在之中”与 “在之内”的区分,分别了作为静观认知对象的“现成物”与在上手操作中与之打交道的“器具物”。在这一基础上,海德格尔指出,倘偌沿着自笛卡尔以来近代认识论主客二分的进路,将物首先视为静观认知的对象,我们就会遗忘乃至迷失存在物的存在问题。反之,只有当我在我的在世的时间性、历史性的生存筹划中,在与周遭世界中“器具物”以及与之因缘相连“他人”“上手着”打交道,即在本真地“操持”(Besorgen), 操劳”(Fuersorge)、“操心” (Sorge) 之际,我们才有可能准备一条通往敞亮存在物存在的真理和意义的信道。[9]?《存在与时间》中探究存在物存在意义的道路的“中止点”构成了海德格尔将近25年后在 “物”中进一步思问存在物的存在的“新起点”。所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25年前《存在与时间》中所批评的主要还是从笛卡尔哲学以来的近代认识论传统,而现在则是要清算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全部西方主流形上学[10]的(甚至可能包括《存在与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能建筑考试试题.docx VIP
- 2025年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GB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docx VIP
- 一种用于逆变器的电磁暂态建模方法.pdf VIP
- 《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教学课件—第4章新媒体营销案例实战02案例分析之模拟直播.pptx VIP
-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专题.ppt VIP
- 2025届高三英语一轮反思和二轮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pdf VIP
- 中级通信专业实务(互联网技术)重点备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GB28050 -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