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阴阳应象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本篇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应:对应、相应. 象:事物表现的现象或摹拟物象的征 像,主要是指事物的功能和行为 之象. 应象:相应的征象.;阴阳应象大论: 是联系自然界的相应征象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的一篇重要论文。 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阐明阴阳的概念、内容及其在人体中的运用,并就以五行演绎自然万物和人体进行了具体的论证和阐述,故名。; 内 容 提 要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五行的归类法则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 3.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1.掌握阴阳的概念及其法则; ; 一、阴阳的概念及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1.阴阳的基本概念 “天地之道也”: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基本法则和规律.   “万物之纲纪”:阴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自 是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然 “变化之父母”: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   界 “生杀之本始”:是事物发生、消亡的根源。     “神明之府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 力之所在。   人 “ 治病必求于本” ;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产生、变化、发展、消亡的根源.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也是研究人体和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和规律。 阴阳学说;阴阳的性质: 轻清、重浊--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动静--阴静阳躁 天地、静躁、生长杀藏、化气成形、寒热、清浊等,说明阴阳是对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的性质归纳。 ;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阴和阳的相互对立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  (2) 阴和阳相互依存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明·张介宾: “盖阳不独立,必得阴而后 成……;阴不自专,必因阳而后行……所 谓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也.”  (3) 阴和阳相互转化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热 = 阴阳;注意:转化需要条件—极;; 3.阴阳学说在分析事物中的运用 (1) 天地与人体的阴阳清浊升降   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人体:清气应升而反降,则生飧泄;      浊气应降而反升, 则生 胀.         ;病案举例—中气不足泄泻; (2) 阴阳对立、互根、转化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云出天气 云 天之水气 (上) (下) 地之水气 雨 雨出地气 天(阳)与地(阴)、云与雨相对立; 云(清阳)与雨(浊阴)互根; (3)人体内部清阳与浊阴的分布趋向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人体阴阳清浊升降的正常运动为生理现象。    清阳之气向上、向外升发;  浊阴之气向下、向内沉降. ;;; (3)人体内部清阳与浊阴的分布趋向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清阳之气向上、向外升发;  浊阴之气向下、向内沉降. 治疗耳目失聪—益气升提法   治疗表证—宣肺发散法   治疗手足厥逆—温阳法   治疗肠胃积滞—攻下法   治疗水肿—利水逐水法; 治病必求于本(中医的基本治则) 如何“求本”:“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诊法、辨证:寻求阴阳失调征象和机理 治疗:协调阴阳. ; 4.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一) (1) 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 气:阳,味:阴. (2) 药食气味与形、气、精、化的相互关系     伤 伤   生       生 味   形   气   精   化 食      食 伤于 化为 (3) 临床意义:对后世精气互根理论的产生有重要 影响,对临床治疗虚证更有指导意义.(P30); (4) 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效用   “阴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