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_计划(案例)
第六章 计划
【案例1】 哈佛经典实例—福特汽车公司的败笔“埃德塞尔”牌汽车
早在1957年9月,埃德塞尔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打入中等价格市场的唯一项目,就作为1958年的新型汽车公开亮相了。这使那些按照传统在10月和11月推出下年度新型汽车的竞争者大吃一惊。福特汽车公司委员会主席欧内斯特· 里奇为埃德塞尔分部摊派的1958年的生产任务占该公司全部汽汽车市场的3.3—3.5%,大约20万辆(当时的年产量为600万辆)。然而公司董事们仍然认为这是非常保守的策略,期望胆子更大一些。埃德塞尔汽车的准备、计划和研究工作长达10年之久,看来福特汽车公司一定要生产这种汽车了。在引进该车之前和引进过程之中,就耗费了公司大约5000万美元。到1957年夏末,这种冒险似乎已稳操胜券。公司计划直到第三年才收回2.5亿美元的开发费用,但估计这种汽车在1958年就会在业务上有利可图。制造埃德塞尔汽车的理论根据似乎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数年以来,汽车市场上日益增长着一股偏好中档汽车的倾向。像庞蒂亚克、奥尔兹莫比勒、比克、道奇、迪索托和默库里这样的中档汽车,到50年代中期,已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1/3,而从前它们只占1/5。
为了激起公众对新汽车的爱好,在“埃德塞尔”实际问世前一年就大肆进行了广告宣传。根据福特公司一位高级经理所说,在第一年中,计划是生产20万辆。但在两年后,也就是在实际生产了11万辆“埃德塞尔”之后,福特公司无可奈何地宣布,它犯了一个代价昂贵的错误。在花了几乎2.5亿美元进入市场之后,“埃德塞尔”在问世两年内估计还亏损了2亿多美元。
福特公司的战略是想利用“埃德塞尔”同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较高价格的汽车市场进行竞争。在制造分别适合美国社会的各种经济水平的不同类型的汽车方面,通用公司一直是非常成功的。在福特公司决定从大众化“福特”牌车型转向生产比较昂贵的汽车时,福特公司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埃德塞尔”未能实现计划目标。其一是“埃德塞尔”在经济衰退时期较高价格汽车市场收缩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其二当时国外经济型小汽车正开始赢得顾客的赞许。最后是“埃德塞尔”的车型和性能没有达到其他同样价格汽车的标准。 福特公司竭尽全力想出各种办法来防止全面的失败。他们向经销商提供折价出售“埃德塞尔”的方法作为销售额外分红,并且组织了一个有关车型、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经销经验交流系统。并对全国性的广告预算增加了2000万美元。折价出售“埃德塞尔”给州公路局官员,为的使人们能在公路上看到这种汽车。为了招徕顾客,还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巨大的驾车游行的推销规划,让有可能成为顾客的50万人参加。
?
思考题:
1.利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埃德塞尔”计划为什么没有成功?
案例来源: HYPERLINK 35/wis/ 35/wis/ 中国知网
【案例2】 宏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计划
去年的12月份以后,宏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大公司)的总经理汤军一直在想着两件事:一是年终已到,应抽个时间开个会议,好好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今年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公司想方设法拓展市场,但困难重重,好在公司经营比较灵活,苦苦挣扎,这一年总算摇摇晃晃走过来了,现在是该好好总结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在哪儿。二是该好好谋划一下明年怎么办?更远的该想想以后5年怎么干,乃至于以后10年怎么干?上个月汤总从事务堆里抽出身来,到淮海大学去听了两次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讲座,教授的精彩演讲对他触动很大。公司成立至今,转眼已有10多个年头了。10多年来,公司取得过很大的成就,靠运气、靠机遇,当然也靠大家的努力。细细想来,公司的管理全靠经验,特别是靠汤总自己的经验,遇事都由汤总拍板,从来没有公司通盘的目标与计划,因而常常是干到哪儿是哪儿。可现在公司已发展到有几千万资产,三百来号人,再这样下去可不行了。汤总每想到这些,晚上都睡不着觉,到底该怎样制订公司的目标与计划呢?这正是最近汤总一直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宏大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宏大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汤总常对职工讲,公司之所以有今天,一靠他们三兄弟拼命苦干,但更主要的是靠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15年前,汤氏三兄弟只身来到了省里的工业重镇A市,当时他们口袋里只有父母给的全家的积蓄800元人民币,但汤氏三兄弟决心用这800元钱创一番事业,摆脱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到了A市,汤氏三兄弟借了一处棚户房落脚,每天分头出去找营生,在一年时间里他们收过破烂,贩过水果,打过短工,但他们感到这都不是他们要干的。老大汤军经过观察和向人请教,发现A市的建筑业发展很快,城市要建设,老百姓要造房子,所以建筑公司任务不少,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材料却常常短缺,因而建筑公司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