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消化与吸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6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授课教师:陈孝忠 ; 第一节 概 述 *消化—— 消化的方式:机械性~ 化学性~ *吸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50~-60mV, K+外流所致; 2.慢波(又称基本电节律) 定义:某些胃肠平滑肌细胞静息时膜 电位呈现的周期性的缓慢起伏波动。 意义:去极化达阈电位时,触发AP。 3.AP:机制:Ca2+内流,K+外流; 意义:引起平滑肌收缩。;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成份: 水、无机物(HCO3-)、有机物(消化酶)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1.(消化酶)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3.稀释食物,形成等渗,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 分泌量 pH 消 化 酶 酶的水解产物 唾液 1~1.5 6.6~7.0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胃液 1.5~2.5 0.9~1.5 胃蛋白酶(原) 示、胨、多肽 胰液 1.0~2.0 7.8~8.4 胰蛋白酶(原) 多肽、氨基酸 糜蛋白酶(原) 多肽、氨基酸 胰淀粉酶 二糖、三糖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胆汁 0.6~1.2 7.8~8.6 无 小肠液 1.0~3.0 7.5~8.0 肠激酶 胰蛋白酶 大肠液 0.5 8.3 无 总量 6~8 (L/d) ;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 即: 壁内N丛: 肌间N丛、粘膜下N丛 含有:运动N元,感觉N元,中间N元及Nf。 功能: 消化功能的局部反射性调节 (1) 粘膜下神经丛主要参与对消化道腺 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等的控制; (2)肌间N丛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二)外来神经(自主神经) (1)交感神经: 抑制胃肠运动, 抑制消化液分泌; 引起括约肌收缩。 (2)副交感神经: 加强胃肠运动, 增加消化液分泌。;交感及副交感神经; 四、激素调节——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胃肠肽)——由胃肠粘膜层、 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 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的激素。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 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③营养作用:促进消化管黏膜生成和代谢; 分泌细胞 主要作用 促胃液素 G细胞 促胃液分泌 促胃肠运动,延缓胃排空 缩胆囊素 I细胞 促胆囊收缩 促胰液(酶)分泌 促肠运动,抑制胃排空 促胰液素 S细胞 促胰液(HCO3-)、胆汁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 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排空;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 化学性消化; 二、咀嚼 机械性消化; 三、吞咽 将食团从口腔送入胃内; 一、唾液(saliva)及其作用 (一)成分:水(占99%)、无机物、有机物; (二)作用:湿润、溶解、清洁、抗菌、消化(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分泌的调节:完全属于神经调节。 条件反射(望梅止渴)、非条件反射 副交感神经兴奋:ACh→大量稀薄唾液 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少量粘稠唾液。; 二、咀 嚼 作用:机械性消化 1.磨碎、混合和润滑食物,使之易于吞咽;也可减少大块、粗糙食物对胃肠粘膜的机械性损伤。 2.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接触,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