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习配套课时精练:第6单元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docVIP

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习配套课时精练:第6单元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习配套课时精练:第6单元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第二模 块经济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 1.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下列史料不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 A.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 B.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C.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D.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A项与我们现代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点是一致的;B、D两项从不违农时和精耕细作等方面反映了古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C项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4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B项与材料信息相矛盾,D项表述错误,排除A、B、D三项。 答案:C 3.(2014滨州一模)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时期内容备注春秋 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三项都不全面。综合表格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答案:D 4.(2014邯郸四校联考)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解析:材料认为百姓十分辛苦,还要遭受自然灾害、政府横征暴敛,很容易导致小农破产而被迫卖田卖宅甚至卖儿女,反映了在小农经济下百姓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的脆弱性。 答案:D 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从材料中知道,元代妇女从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6.河南某中学几位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回来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解析:据所学可知:唐代主要烧制白瓷和青瓷,排除A项。B项中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排除B项。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瓷器装饰技法的一种。是从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C项正确。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排除D项。 答案:C 7.《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  ) A.产品做工精美 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反映官营手工业对质量管理严格。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B 8.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ndaoganqunl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