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食科第四章__食品的干燥
*;*;*;*;*; 食品干燥过程控制;*;*;*;(Ⅱ)多层水,主要通过水-水和水-溶质氢键同相邻分子缔合,为可溶性组分的溶液,大部分多层水在-40℃不被冻结,I+II的水占5%以下;*;;*;;干制过程中,食品及其所污染的微生物均同时脱水,干制后,微生物就长期地处于休眠状态,环境条件一旦适宜,又会重新吸湿恢复活动,微生物的耐旱力常随菌种及其不同生长期而异。
(eg葡萄球菌、肠道杆菌、结核杆菌在干燥状态下能保存活力几周到几个月;乳酸菌能保存活力为几个月到一年以上;干酵母保存活力可达两年之久;干燥状态的细菌芽孢菌核,原膜孢子分生孢子可存活一年以上。黑曲霉菌孢子可存活达6~10年以上。)
干制并不能将微生物全部杀死,只能抑制其活动,但保藏过程中微生物总数会稳步下降。
;*;*;*;*;*;*;*;结论:;*;*;*;干制机制;*;*;*;*;;*;*;*;*;*;1.干制条件的影响;*;*;*;*;*;*;*;*;*;*;*;*;*;*;*;*;*;*;流化床;喷雾干燥机;离心喷雾干燥机;?网带式干燥机 ;药用GMP烘箱 ;盘式干燥机;*;*;滚筒干燥机;*;*; 3.水的相图(原理);*; 冷冻干燥机系由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电器仪表控制系统所组成。 ;*;特点;2.微波干燥;特点;*;一、干燥食品的最终水分; 干燥食品的水份要求,由食品成分、加工工艺、存储条件等决定。
P212,表5-13部分无包装食品在20℃储藏最高许可水份活性。
保持干制品品质,包装必不可少。;(六)中湿食品(半干湿食品);*; 4、速化复水处理(instantization process) 即为了加快干制品的复水速度,常采用
压片法 即将颗粒状果干经过相距为一定距离(0.025mm-1.5mm)间隙转辊,进行轧制压扁。
刺孔法 将半干制品水分含量16-30%的干苹果片进行刺孔,然后再干制到5%水分,不仅可加快热干燥速度,还可使干制品复水加快。
刺孔压片法: 在转辊上装有刺孔用针,同时压片和刺孔,复水速度可达最快。
粉体速溶化:减少蛋白变性、增大粉体颗粒(颗粒附聚)、喷涂表面活性剂
5.压块(片):将干制品压缩成密度较高块状或片状。
降低含氧量、减少体积。;二.干制品的包装;*;*;*;*;7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8 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干燥速率?
9 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
10 食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概念
11 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的原理;
12 微波干燥的特点及设备的类型;
13 干制品包装的要求;
14 常见的包装容器;
15 制品贮藏的注意事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2速度与时间关系.ppt
- 2.2纤维素纤维.ppt
- 2.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ppt
- 2.3位移与时间关系.ppt
- 2.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ppt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1.ppt
-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一课时)1.ppt
-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ppt
- 2.5.1 公司的经营课件 ch.ppt
- 2.7欧洲西部及主要国家.ppt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