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小儿输液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皮静脉输液法 ; ; ·补充液体,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 婴幼儿为何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头皮静脉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 表浅易于固定。 方便小儿肢体活动。;Vascular system – Neonate 血管系统-新生儿;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常用头皮静脉部位;1、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2、颞浅静脉 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位于拟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3、耳后静脉 位于耳廓后方,向前与下颌后静的后支吻合,与乳突导血管相连,故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显露清楚。;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头皮动静脉区别: ;头皮动、静脉的区分?:;注意:;注意:;; 操作过程; ;准备;五、操作步骤;;3、穿刺静脉选择:选择适宜的静脉血管,常用的血管有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等,必要时剃净毛发,以清晰暴露血管。注意辨别动、静脉,以免误穿动脉。;; 评估血管;;剃毛刀的使用方法及消毒管理;5、局部消毒:0.2%安尔碘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 6、穿刺: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固定血管穿刺点两端,右手进针。 ;小儿头皮静脉宜采用直刺法,针尖斜面朝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进针角度以额上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为5°~15°,头顶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 ;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当,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疼痛剧烈及进针不畅 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的曲直走向??平行血管送针少许。 ;7、针头固定?:;;; 8、穿刺结束后,将患儿置于合适卧位,必要时予以适当约束。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9、 拔针;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2.患儿因素 (1)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好掌握血管的深、浅度。 (2)长期输液的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大量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和痉挛,给穿刺带来的困难。 (3)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血容量不足,血液缓慢,血管不充盈,穿刺后不易回血。 (4)高热患儿,由于高热血管扩张,脆性增加,易刺破血管。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