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条鞭法赋税思想再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一条鞭法赋税思想再思考.doc

明代一条鞭法的赋税思想再思考 摘要:思想是属于社会意识层面的范畴,而制度则属于社会存在层面的范畴。从中国古代关于财税思想汗牛充栋的典籍中去寻找跨越近一千年的赋税思想发展趋势,确实不易。然而透过思想和制度之间互联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赋税制度的演进趋势来窥视中国赋税思想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一条鞭法;赋税思想;明朝 一、 “一条鞭法”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元末战争后,户籍及田土册籍多已丧失,或混乱不堪,已不能作为征收租税和徭役的依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便控制和掌握民户,明初通过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册,力求对全国的户口和土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进而征收赋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在对全国的户口登记和核实的基础上各郡县开始编制赋役黄册,用来登记每户居民的丁口和土地产业情况,也成为国家征派赋役的依据。黄册的编制,以户口为主,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作为一个基层行政单位,一里之中,以丁粮最多者十户为里长,管理有关事务,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每里编为一册,每隔十年,地方官按各户丁粮增减情况重新排定服役次序,重新编造一次。 与黄册相适应,为了确定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以掌握纳税的基础,防止和减少逃税、漏税及土地纷争的现象,洪武二十年,明朝开始测量土地的面积,画出田亩的形状,依次编号,注明田主的姓名、数量,编类成册。由于册中地图形状如鱼鳞,故叫鱼鳞册。 明朝中期,地主与豪强不停的兼并土地,并且越来越严重。地主与官府勾结在一起霸占农民的土地,并且利用一切手段,逃避国家的税负。被兼并的土地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朝廷官府拥有的税田越来越少。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登记在册的税田总额仅有850万余顷,更甚至是,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直接降到了422万余顷。较之明初,税田流失了一半。明中期国家赋税收入日趋减少,而支出却逐年增加,财政亏空日趋严重。为缓和危机,明政府在赋税上广开暴敛之门,如对原先规定免征的垦荒田和永不起科田,后来也开始一律征收赋税;提高折变比例,增加田赋银收入;任意加派徭役。这导致赋税繁杂,农民负担沉重不已,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一条鞭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以州县为单位计算赋役,赋役总额不得减少,合并赋役,把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徭役,包括甲役、均徭、杂役、力差、银差等项目,合并为一,总编为一条,并入田赋的夏、秋二税中一起征收。地方献纳的土地方物、上缴京库的岁需费用以及本地存留,也悉数并在一条鞭法内课征。合并出来的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按丁摊派的部分(役银)又有一部分摊入田亩中。 2.量地计丁,计亩征银。即把各种徭役摊入土地,随同田赋一并征收,征收的依据是土地的大小,土地大的多征,土地少的少征。纳税形态上,按规定除少数(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仍征收实物外,其他地区的田赋一律课征白银。同时取消力役,把过去按丁、按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并部分摊入田赋中征收。 3.“一岁之役,官为佥募”,也就是改变明初以来征收力役的做法,官府一年所需要的力役由官府出钱来雇人应役,不再由百姓无偿负担。 4.将赋役税分为两部分,赋役由地方直接征收之后进行调配。一部分称为“京库岁需”,归中央所有,由地方上解;另一部分为“留存”,供地方官府开支所用。 三、“一条鞭法”的意义及流弊 “一条鞭法”的推行,主观上是为了维持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客观上却起到了促进生产的作用,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大变革。第一,“一条鞭法”合并了赋与役一,代表着中国沿袭了两干余年的丁、产并行的赋役制度,正在向以物(田)为课税对象的租税制转化,自此,逐渐取消了劳役制。第二,“一条鞭法”规定计亩征银,从而大大扩展了货币之征的范围,这对明中期以后货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第三,农民以银代役,成功的消弱了农民依附国家的关系,而国家出银雇役,则标志着劳动力商品化的趋势曰益加强。 “一条鞭法”取缔了勋戚、宦官的免役特权,于是他们便采取种种手段转嫁、逃避赋税,甚至阻挠“一条鞭法”实行,从而削弱了“一条鞭法”的积极作用。第一,将各种随田起征的赋役合并征收,手续固然简便,但纳税人无从确知所纳何税,使胥吏得以夤缘为奸,随意增减,滋生弊病; 第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虽然是一种进步,但百姓需将粮米换成铜钱,再折成白银,这中间不可避免地受商人的盘剥,而钱银与粮米的比价经常变动,不论是粮贵钱贱,还是钱贵粮贱,受剥削的总是贫苦百姓,因此必然加重人民的赋税负担; 第三, “一条鞭法”没有彻底废除丁银,“凡有丁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