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国 中 医 全 息 经 络刮 痧 法;刮痧基础知识;*什么是痧?;*了解微循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原因;二、什么是刮痧、结节、痧像、痧色?;*如何找到结节?;痧像,痧的形状?;痧 色;三、痧 疹;四、出痧少的原因?;五、如何判断出痧少人的健康状况?;六、疗 效;七、布 油;八、刮 法;;九、姿 势;十、刮痧五步;十一、什么样的痧是刮好了?;十二、刮痧与营养的关系(安刮结合);十三、禁 刮;十四、注意事项;刮 法;;;一、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
经脉靠近骨头
络脉是在经脉一个点上长向皮肤
经络交汇处就是穴位
生理功能:通表里运气血,传剌激、调平衡(如电脑)。;;二、人体分阴阳两大类;;;;督脉常用经穴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共28穴,起于会阴(兑端)止于人中;任脉常用经穴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共24穴,起于会阴(兑端)止于承浆; ;起于6食指桡侧爪甲根处的商阳穴,上行肩端,走颈过颊绕唇,于鼻旁迎香,共二十个穴位
大肠经:结肠,直肠,呼吸道,鼻,鼻窦及咽喉为主的皮肤。;行于面部承泣穴、胸腹、下肢外侧,终于足二趾外侧历兑穴,共45个穴。
胃经:胃,乳腺,膝关节。;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穴,沿足内侧、下肢内恻上行,过腹至胸,共21个穴
脾经:与内分泌,免疫系统肿瘤有关。;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下行,终于小指内恻末端少冲穴共九个穴。
心经:心脏,血管,大脑,神志。;起于小指外侧端的少泽穴,上行过肩越颈上面颊,到耳前听宫穴,共9穴
小肠经:十二指肠,小肠,肩关节有关。;起于大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巅顶,行项后,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共67个穴,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
膀胱经:对脊椎系统,韧带,肌肉,泌尿系统,子宫,关节。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过腹达胸,共27穴
肾经:生殖,泌尿,骨骼,脑,耳。
;由胸侧乳头外1寸的天池穴上行至腋,沿上肢内侧中线下行,终于中指端中冲穴
心包经:心脏,血管。;起于无名指外端关冲穴,循上肢外侧中部上行,过肩,经颈,达耳后,耳前,斜行眼??角之下丝竹空穴,共23穴
三焦经:淋巴系统,炎症,免疫。
;起于目外侧,经头侧,躯干外侧,下肢外侧下行,过足背至足四趾外侧端窍阴穴,共44穴
胆经:胆囊,胆道,神经,微血管。;起于足拇趾外侧大敦穴,沿拇趾、次趾缝上行,经内踝前、小腿内侧前缘,沿膝股内侧中线上行抵少腹,走侧腹至胁,共14个穴
肝经:肝脏,眼睛,生殖器官,神经,肌腱,韧带,子宫,附件,前列腺。
;;六个强壮穴;经络治病的要点(口决);全息经络刮痧法;头部全息穴区;一、头部刮法:
百会(两耳尖和鼻上中心点交汇处,前后各旁开一寸,四神聪穴,以百会为中心四处开花,睡前不要刮)
主治:失眠,健忘,脑积水,脑损伤的人。;二、颈椎刮法五步
风府---身柱(大椎下1寸)
天柱---大杼
风池---肩井
天宗穴(肩胛骨上)
中渚穴(小指与无名指虎口下2指) ;三、胸部刮法六步
主治:感冒,发烧,咽炎,肺部感染,哮喘,支气管炎。
天突---檀中(任脉)任脉到云门,中府(以锁骨为界)
腋前线(重刮云门,中府)
大椎---至阳(督脉)
肺俞穴(开2条膀胱经)
尺泽---少商(手臂上的肺经)
上重下轻,手要低,手心向上,用凹处刮拭
;胸 部 刮 法;全息诊病法;二、第二掌骨桡侧
顺序排布: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
腰、下腹、腿、足、
(头、肺、心、肝、胆、胃、脾、肾、大小肠、膀胱、足);;;六、腰间盘刮法五步:
1、打开督脉;以命门穴为中心,上下各4指;
2、刮夹脊穴;
3、刮膀胱经;
4、疏理腰肌;
5、拍委中穴。;总 结;;;;;;群 拔;一、肩周炎布罐,九罐(难拔先拔);二、腰椎布罐;三、内分泌失调(十罐);四、生殖系统(7—9罐);五、乳腺增生两罐(轻刮、重拔);刮痧拔罐减肥;;刮痧美容;二、气 色;三、皱 纹;刮痧美容的手法;二、刮痧美容的作用;三、刮试范围;四、刮痧三步曲;;五、工 具;六、动 作;面 部 症 状 如 何 调 理;面部症状如何调理;;;;;;;八、两颧骨部(大肠):黄褐斑、痤疮、丘疹、红血丝
1、病因:脾虚、气滞血瘀(乳腺、子宫)、小肠热盛、神经衰
弱、心气虚;
2、刮拭:中焦、三角区、下焦、上焦、百会、合谷、面部;
3、内调:银杏4/日、VE4/日、VC4/日、VB2/日、Pr0.5×2/日;
4、外调:干性皮肤同1;
红血丝(敏感性皮肤):多饮水,每日一次保湿面膜、眼霜、
滋润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