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四章 毫 针 刺 法;结构:针尾:用于观察运针时角度、方向及温针时。
针柄:操作部,置艾绒部。
针根:观察刺激量,易发生断针处
针身:针作用于穴内部
针尖:刺入皮肤的部位。
规格:以28——30号常用;第二节 练针法
一、纸垫练针
二、棉球练针
三、自身练针
四、相互练针;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3、初诊病人心理治疗为先,尽以体位舒适为先,嘱其留针间不可随便移动,免弯针,折针。4、若由于治疗需要,必须采取病人感觉不舒适的体位时应适当缩短治疗时间和留针时间。5、若天冷室温不足,减少病人皮肤暴露面,可采用多体位分次治疗,及减少留针时间,预防感冒而影响疗效。
因此选择体位应综合考虑,病人体质、疾病种类、腧穴特点及临床操作要求等具体情况而定,宜灵活应用不可拘泥。
一般而言常见体位:卧位,有倚靠的坐位为主。;仰靠式;屈肘仰掌式;跪俯式;仰卧式;二、定穴和揣穴取穴准确是获取疗效的前提,因此针前必须严格定穴、揣穴。 ?定穴:术前将施术位置(腧穴)定准。指体表定位。 ?揣穴:医者以手指在定穴处揣、摸、按、循等以寻出指感强的穴点。乃深部定位。因穴位为一立体点。 ?操作:1、依处方要求,按腧穴的体表定位,逐一定取标记之;2、在所定位处按压、循摸等同时观察患者反应(面部表情,询问感觉),多以局部酸胀反应明显为穴点。一般一但确定,定一标记后,嘱患者体位再不可移动;三 消 毒;1、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蒸气消毒:最为可靠,一般用蒸气压12KG/平方,温度可达120度。30分钟即达灭菌要求。适用于金属器械、搪瓷类器皿、布类等。?橡皮类在高温下易损坏,灭菌10分钟即可。 ?锐利金属器械易影响其锋利。?灭菌后一般可保留2周。
?煮沸灭菌:器械必须完全浸在水面以下,水沸后持续20—30分钟即可。适用于从属、玻璃、橡皮类等各种器械。 ?若在2%碳酸氢钠溶液中,其沸点可提至102—105度。又可防止金属器械生锈腐蚀。 ?毫针等针具应用纱布包扎好防在沸水中碰撞。 ?玻璃器皿应在冷水时放入以免骤热而破裂。 ?橡皮类应在水沸后放入,持续煮10分钟即可,以免煮沸过久而致橡皮变质。
?化学药品消毒:70—75%酒精或其它消毒浸泡1小时左右,方便易行。适用于不能耐热的物品和器械的灭菌(如锐利器械三棱针等) ;2、医者双手消毒肥皂洗手 无菌巾拭干双 以75%酒精试擦后再持针操作。 用肥皂及清水将手、前臂按普通洗手方法清洗一遍后,无菌巾拭干,再酒精擦试后,双手不可再接触未消毒物品。
3、针刺部位消毒局部暴露,以消毒酒精擦试;或先用2%碘酒消毒,再以消毒酒精擦去碘酒。? 涂擦应以穴位为中心,依次向周围涂擦,擦过边缘的不能再擦中心区,?粘膜及柔弱的皮肤如面部、小儿皮肤等不用碘酒。消毒后注意保持。
4、治疗室消毒注意保持清洁,注意室温与空气调节,最好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纸垫。;进针法;第四节 针 刺 方 法;一、持 针 法;(二) 持针姿势临床根据用指多少及进针、运针的不同而分多种持针势。?二指持针:以拇食二指指腹持针柄。一般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及运针。 ?多指持针:以拇食中指指腹执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下段,小指抵针旁皮肤。一般用于较长针的进针及深部运针。 ?夹持持针:以刺手多指指腹执针柄,押手拇食指持针体下段其余指抵住针部皮肤。一般用于长针的进针及运针。见下图;二指持针式; 二、进针法; (一)以进针速度分法; (二)以刺入术式分法;2. 捻入法 针尖抵皮肤,运用指力稍加捻转将针刺入皮下的手法;3.飞入法 针尖抵皮肤,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动针柄,在捻动瞬间将针刺入,同时五指放开作飞鸟状的手法。短针多用。(进针同时可催促运气);(三)以押手姿势分法;; 2.双手进针法; (2)夹持法:; (3)舒张法:; (4)提捏法:;; (四)以进针器具分法 ;;; (五)进针的四点基本要求; 三、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一)针刺的角度;1 直刺: 针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适用大多腧穴,尤为肌肉丰厚部;及点刺法、徐疾法、提插法;及三棱针、皮肤针等多采用直刺法。
2 斜刺:针与皮肤表面呈40—60度之间,倾斜刺入穴内。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穴;(内有重要脏器或关节附近及皮肉不甚厚实部)及迎随法,引气而行法等。
3 平刺: 横刺、沿皮刺,针与体表呈15--25度角左右。适用皮肉浅薄处(头皮、颜面、胸骨等)及透刺法、腕踝针法(一针双穴或多穴)。
;(二)针刺的方向;如:颊车穴为例 面颊痛,张口不利——针向颞部斜刺,针感可放射到整个颊部 面瘫,口眼歪斜——针向口角平刺 痄腮——针向腮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