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放射化学绪论
放射化学;1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从1896年发现放射性到现在,放射化学发展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896~1931年:
放射化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放射性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分离,衰变规律的发现,衰变位移规律的发现,放射性元素分离规律的发现;;1932~1942年:
放射化学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子、人工放射性和裂变现象的发现;
1943~:
为现代放射化学的发展阶段,放射化学应用于实验践,核能的大规模应用,超铀元素的发现等。; 1.1 Becquerel 的发现
在强光、弱光、无光的条件下,铀盐都具有感光现象;
其它铀盐、亚铀盐、铀盐溶液、金属铀都能产生这种辐射,且与铀含量成正比。; 1.2 Curie夫妇 的成就
发现钍发出与铀具有相似的射线;
天然铀矿石的放射性比纯铀、人工合成铀矿石的强;
在天然铀矿石的分离过程,发现了钋和镭元素,并经光谱法证实;
测定了镭的分子量226.5;
建立了首个镭和钡分离的化学分离方法;
测定了浓缩铀的热效应,发出100cal/(g﹒h)。;1.3 卢瑟福、索迪发现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衰变规律
放射性衰变的定律:
上式也可以下式导出(t=0时,N=N0)
半衰期:
;1.4 法扬斯发现了放射性衰变位移规律
α衰变
β-衰变
三个天然放射系的发现
232Th为母体的钍系(4n系), 232Th→···208Pb;
238U为母体的铀系(4n+2系),238U →···206Pb;
235U为母体的锕系(4n+3系), 235U→···207Pb。
人工放射系
237Np为母体的镎系(4n+1系), 237Np →···209Bi。;1.5 分离放射性核素方法的建立以及回旋加速器和静电加速器的发明等促进了核转变过程化学的建立和发展
1919年,首次实现的人工核转变:
;1.2 放射化学的发展得益于原子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
1.哈恩等发现了原子核裂现象;
2.西博格等发现超铀元素镎和钚;
3.费米等建立第一座核反应堆;
4.放射性核素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1.3 核科学的历史纵览;1902;1919;1934;1940;1952;~1970;2 放射化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932年秋 我国最早建立的放射化学研究机构是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
主要研究对象:
镤化学;
铀镭系与铀锕系的分支比;
氡;
找铀等。
1948年,国立北平研究院又成立了原子学研究所。; 1949年以前,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放射化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
利用加入添加剂的方法浓集放射性同位素;
研究了228Th、 227Th、210Pb、214Bi的性质;发现235U的三分裂现象;
研究了用离子换色谱法对锕和稀土载体的分离等。
1949年后我国放射化学得到迅速发展,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6月1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 放射化学的内容
3.1基础放射化学;
3.2放射性元素化学;
3.3核化学;
3.4放射分析化学;
3. 5应用放射化学。;4 放射化学的特点
4.1放射性 这个特点是放射化学最根本的特点。
优点:
是使研究方法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重量法和容量法:10-5~10-4g;
发射光谱法: 10-9~10-8g;
原子吸收: 10-11~10-9g;
放射性测量:几个~几十个原子。; 通过对放射性的原子跟踪,可对整个化学过程及其每个阶段进行研究和观察。
弊端:
射线可能对工作人员产生辐射损伤;
放射性物质还会对所研究的体系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效应—辐射化学效应。
;4.2 不稳定性
按照发射粒???的不同,放射性衰变的种类主要有:
一 α衰变:
;二 β衰变(β- 、β+衰变或电子俘获)
?-衰变:
?+衰变和电子俘获
?+衰变时,质子转变成中子,同时放出正电子:
电子俘获是母核通过俘获壳层电子转变为子体核。正电子衰变和电子俘获所产生的子体核是相同的。;?+衰变和电子俘获
电子俘获图
;三 γ衰变以及发射转换电子或俄歇电子
β衰变放射性核素图
;四 自发裂变
变形的 原子核的自发裂变过程
;五 质子衰变
六 发射中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