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人生哲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的人生哲学

浅 谈 老 子 的 人 生 哲 学 摘 要: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从世界观的高度,探讨人生的理想、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它不仅提出了“恬淡寡欲、清静质朴、纯任自然”的养生之道,告诫人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且还从确立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上,为人生提供了一种生活指导。 关键词: 老子;人生哲学;养生之道;修身之道;处世之道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对社会、政治和人生格外地关注。他以道论为其理基础,从世界观的高度,探讨人生的理想、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他的人生哲学可以具体化为养生之道、修身之道与处世之道,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诸多的启示。 一、养生之道 人生哲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老子日:“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这??说,一个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世上之人,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这些都是自然的死亡,还有一些人本来可以长寿却自寻了短命,也占了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自寻短命呢?老子回答是“以其生生之厚”,即奉养过度了,这是不善于养护生命的表现和结果。老 子此话的言外之意是,只有极少数人(约占十分之一)善于养护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了解真正的养生之道。老子的养生之道概括说来即:“恬淡寡欲、清静质朴、纯任自然。”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老子认为,首先人们要分清“内”和“外”的关系,这是养生之道的核心。“内”就是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外”就是身外的名与利。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声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这些问题人们并未曾认真思考过,世俗之人最容易在这些问题上犯糊涂,往往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不顾危亡。而在老子看来,只有生命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功名利禄、声色厚味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世俗之人由于分不清内外,抵制不住身外之物的诱惑而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欲望,他们以为这样对生命有益,结果反而是残害了身体,损折了生命。老子历数贪利纵欲对生命的损害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五彩缤纷的物质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佳肴美味使人口舌失去滋味;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贵重稀有的物品,最能诱惑人的邪念,萌发不轨的行为。荀子说:“人生而有欲。”如“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这些都是人的生理需要。这些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以使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要有节制,要有度,不能有贪得无厌的奢求。不能为了口腹之乐不惜盗用公款,为了声色之娱 可以丧心病狂,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肉体,为了当官可以出卖良心。其次,对待生命要抱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生之所以有许多麻烦和祸患,乃是由于有身体,有生命,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没有这个生命,消除了内与外、物与身的对立,外物无所加焉,患又从何而来呢?这的确是一种最彻底的方法。老子这里的“无身”并非不要生命,它只是一种对待生命的独特态度。老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护养自己的生命,使人不受身外之物的拖累和残害。老子对生命所持的态度,乃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生不足喜,不以货利色厚之益之;死不足悲,不因恐惧死亡而惶惶不可终日;生死不能动其心,外物不能害其生。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深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面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如果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甘于淡泊,出污泥而不染;面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能保持平衡心态,神闲气安。面对人生的各种逆境,保持平常人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那样才是真正的幸福,才能长寿。 二、修身之道 人生哲学不仅要解决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问题,更主要的是要确立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从而为人生提供一种生活指导。这种生活指导的内在要求就是道德与性情修养,即修身之道。老子的修身之道,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见素抱朴”。“素”就是未经染色的丝,“朴”是未经雕饰的木。《说文》曰:“朴,木素也。”可知“素”“朴”在这里是异字同义,皆指事物之本来状态和面貌。抱是保持,坚持之意。抱朴是返朴还淳,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不居于虚华。老子提倡“见素抱朴”,表现了他崇尚自然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修身原则。在老子看来,有出自人类朴素天性的自然的道德,也有矫揉造作、被人利用的人为的道德。从价值观上看,自然的道德要高于人为的道德。老子认为,正是因为这种自然道德的失落,才有了人为提倡的道德。就是说,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于道德的自觉,而对道德的自觉恰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