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禅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影响.doc
禅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
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域文化景观资源价值评估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批准号:HB12YS044)
潘莹1 赵晓峰2 赵小刚3
(1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3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摘 要:本文通过对禅文化的简析,探讨了禅的精神本质及其对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审美的影响方式及作用,从而揭示了唐宋以降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富含禅境的园林美学特征。
关键词:禅 禅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审美 意境
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古典园林,深受着传统儒、释、道文化的薰育和影响。其中的禅佛文化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对山水及园林审美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唐宋之后,中国古典园林高度成熟,尤其是文人园林进入了一个园林意识的自觉内化时期。而引发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之一便是禅学的影响。
一. 禅的“自性”本体观对园林自然观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庄玄以及佛学思想的薰染,文人们的自然山水美感意识已然觉醒,这极大地促进了自然山水园林的成长。著名者如晋代石崇的金谷园、谢灵运的山居别墅,均以峻岭、泉涧、花木所构成的自然景观为重心,代表了当时文人山水园的风貌。
中唐以后,园林的自然观在禅学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禅家认为清净本性即是真如佛性,“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坛经》),以人人本具的清净无为之心为基础,建立了梵我合一的世界观。于是,建立内心的和谐就成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相协调的基础。与此同时,境界的追求与到达已不需借助于身外的物境,而转变为向内心的求取。
这表现在园林的自然观上,就是自然观的内化。也就是说,山水之乐的获取得已不再凭借山川泉瀑、茂林幽涧这样的天然山水实境,而主要是通过对“心中之园”无所不包之“虚境”的内求而获得。从此,文人们对园林意境的追求达到了高度自觉、高度完善的层次。在这种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感召下,唐宋的士人园引导着整个中国古典园林步入了成熟期。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性本爱山丘”和“悠然见南山”的人生观和园林情趣还具有外向性的话,到了中唐以后,根本不必真的有南山可望,一片石、数竿竹,观之即可获得如入山林的意趣。这种心含万物的禅机给予了园林审美主体以巨大的内心统摄作用,将园林之一切境皆涵纳于“心园”中,使自然山水从身外走入自己的心性,成为蕴含于心中的自然。
二. “芥子纳须弥”的佛性平等论与园林壶中天地的写意风格
“芥子”是芥菜的种子,代指任何一种微小的事物。“须弥”是须弥山,须弥山是释家诸神栖居之地。“芥子纳须弥”的本意是任何微小的东西都包含有至高无上的佛性,进而可以理解为任何事物,无论大小巨细无论生灵草木,都同样具有平等的佛性。
在这种超越实景的心性作用的影响下,园林的造境不再依靠大规模的包罗或模仿自然山林,从而导致了文人园林规模小型化,即“壶中自有天地”的理趣。因此,文人园林“主要是一种精神空间,它们不重在物质形态所形成的具体空间,或者换句话说,它们是借有限的物质实体组成的空间,构建出精神的无限天地。”
“止水可以为江湖”,以片山数石来寓情游心,体象山林深境,成为中唐以来文人的常用手法。白居易在《自题小园》一诗中云:“不斗门馆华,不斗园林大;但斗为主人,一坐十余载。……池乃为鱼凿,林乃为禽栽。何如小园主?柱杖闲即来。亲宾有时会,琴酒连夜开。以此聊自足,不羡大池台。”以适性娱情为旨趣,则小园足矣。白居易在《池上篇》也同样表达这种审美风尚:“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睡,足以息肩。……”此时的文人园林同文人山水画一样,以性情的舒展、心灵的自由灵动为根本,以小中见大,少即是多,借景成趣的艺术手段成就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高度写意风格,而“壶中天地”、“袖里乾坤”正是其典型的美学特征。
“不着言相”的体悟方式与园林审美的“言外之意”、“韵外之音”
禅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即可成佛的心性观是和禅不着言相、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紧密相关的。禅悟思维对形相的超越及对心性的强调,启迪了意境的艺术思维方式,深化了园林意境的内涵。唐代诗僧皎然十分重视“文外之旨”的创造,认为“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才是高境界。《二十四诗品》中也曾谈到诗的高妙意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样在园林意境中,那种超越园景实境而直达心中园境的艺术思维成就了园林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文人隐者陶渊明曾如是说。但得心境,不著言相,得其意而忘其形,正是这种审美境界的真谛所在。
唐代诗人刘长卿《寻南溪道士》一诗中云:“遇雨看松色,随心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正道出了园林中难以言说的灵妙禅境。而诗画家造园家王维则以“我心素以闲,清川淡如此”的山水境界,表明了超越了园林本身的情趣韵致。他的另外一首诗《酬张少府》也说:“松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pdf VIP
- 2025甘肃定西市招聘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103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种小鼠结直肠原位癌模型的构建方法.pdf VIP
- 百度地图-北京市购物中心报告-71页.pdf VIP
- 克莱斯勒-Grand Voyager-产品使用说明书-Grand Voyager(3.6L)-Grand Voyager(3.6L)-2013款大捷龙用户手册(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 居住绿地设计标准.pdf VIP
- 新媒体短视频代运营.pptx VIP
- 人教版(2025)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appy Holiday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doc VIP
- 2025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单元测试试卷.docx VIP
- 企业短视频代运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