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药:麝香鹿茸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麝 香 ;家麝直接从活体香囊中挖取,每年根据麝香成熟情况,取香1-2次: 1岁: 麝香乳白色,无香味,不用 1岁半: 麝香棕色,有香气 3岁: 香气浓郁,深咖啡色,采香最佳 一般5-8月采收(6月最佳,且量多),年产湿香14g,合干香8g/头。 ;最新性状鉴定:;;;常见杂质的鉴别:;;质量要求: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成分】 主含麝香酮(左旋油状液体,有特异强烈香气)。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络 [附注]1.人工麝香 2.灵猫麝 ;鹿茸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产地]北方, 分布甚广,东北、华东、华西等地山区均有。 以下为两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 体较小,成兽有白色斑点,角叉少(4~5)………梅花鹿 1. 体较大,成兽无斑点,角叉多(6~8)………马鹿;[动物形态] 梅花鹿 体长约1.5m。耳大直立,颈及四肢细长,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 雄鹿第二年开始生角,不分叉,密被黄色或白色细茸毛,以后每年早春脱换新角,增生1叉,长全时共有4~5叉。 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小枝。雌鹿无角。 冬毛厚密,呈棕灰色或棕黄色,四季均有白色斑点,夏毛稀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马鹿 体形较大。 身长2m多,冬毛灰褐色,臀部有黄赭色斑。 夏毛较短没绒毛,呈赤褐色,无白色斑点。 角叉多至6叉以上。 ;;;梅花鹿;[采制]目前我国分锯茸和砍茸两种方法。主要是经“水煮、烘烤、风干”方法加工而成。 锯茸一般从第三年的鹿,开始锯取,二杠茸每年采收两次,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习称“头茬茸”,立秋前后锯第二次(二茬茸);三岔茸只收一次,约在7月下旬。 锯下的鹿茸进行排血、清洗消毒,置沸水中反复烫,使茸内血液排出。然后晾干、烘干,最高不能超过60℃。最后一步是要凉透。;马鹿茸加工方法与花鹿茸不同处是煮烫时不要排血,煮烫和干燥时间比花鹿茸要长。 砍茸 将死鹿或老鹿头砍下,再将茸连脑盖骨锯下,刮净残肉,反复用沸水烫,放通风处晾干至室内风干。 ;鹿茸;[性状] 花鹿茸 呈圆柱状???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 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 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最多可分至“九岔”。 按产地分“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均以茸形粗壮、饱满、皮毛完整、质嫩油润、无骨棱、无钉者为佳。; 砍茸 为带头盖骨的鹿茸。 茸形与锯茸相同。 脑盖骨壁较薄,前端较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的头骨,习称“虎牙”。 气微,味微咸。 ; [化学成分] 鹿茸主要含氨基酸,含量达50.13%,其中以甘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最高。 胆甾醇类,如胆甾醇肉豆蔻酸酯、胆甾醇油酸酯等。 [药理作用] ①强壮作用 ②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④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促进创伤愈合等作用。;[功效] 性温,味甘、咸。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用于治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病症。 用量1~2g,研末冲服。;[附] 鹿角 为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称为“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 鹿角胶 为鹿角加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光亮。能补血益精。 鹿角霜 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鹿茸混淆品 市上销售的混淆品有驼鹿茸、驯鹿茸、狍茸、草鹿茸、水鹿茸、白唇鹿茸及赤鹿茸等。 伪品 多见砍茸伪品。 有用某种兽头装上两支类似砍茸的伪造品,或在一块平板上装有两支似二杠或三岔的鹿茸伪制品。;主要鉴别特征:“鹿茸”基部附有全头顶或呈平板状“脑盖骨”,颅壁极厚,并有粗大的壁窝和支架。 两茸间距太小,几呈平行或少于四指。主枝太粗、太长,侧枝太短、太细,分枝方向呆板不自然。 茸毛太稀少。水浸后皮“骨”易脱离,骨架烧之冒烟,有塑料气味,说明多为外包兽皮的塑料制品。 ;马鹿茸“血片”;鹿角片充“鹿茸片”;蛋清加工的伪制品“蛋白片”;蛋清加色素的伪制品“血片”;;鹿角裹毛的伪制品“骨片”;水鹿茸;驼鹿茸 ;驯鹿茸;狍 茸;羊头骨和胶伪制的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