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度效度评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度效度评价;信度评价;一、重复信度; 分析: (1)本问卷数据为等级数据,故选用ICC内部相关系数来评价,在SAS中调用proc corr过程。 (2)因为在进行相关分析前,需检验数据的正态性,如果数据满足正态性,用 Pearson 积距 相 关 系 数; 否则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 系数。本问卷数据为等级资料,故选用Spearman 等级相关 系数。 ; 2、SAS实现 (1)先对数据进行处理,保存为csv格式 (2)data a; infile e:\aa.csv\ dsd firstobs=2; /*从第二行开始导入数据*/ input x1-x50 rx1-rx50; /*第一次测量变量与第二次测量变量*/ proc print; run; %macro corr1; /*定义一个叫corr1的宏,进行相关分析*/ %do i=1 %to 50; /*开始循环语句*/ ods output spearmancorr=r_spri; run; proc corr data=a spearman; /*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 var xi rxi; run; %end; %mend corr1; %corr1; ;3、结果解释 ;;二、内部信度; 分析:在SAS软件中, 系数调用PROC CORR过程计算,只要在选择项加上参数alpha即可。 步骤如下:首先计算反映某一分量表所有条目的 系数,然后逐一去掉某一条目后再计算 系数,如果 系数值因去掉该条目而增大.则考虑把该条目从分量表删除。; 2、SAS实现 (1)先对数据进行处理,保存为csv格式 (2)data b; infile e:\TCM.csv\ dsd firstobs=2; input A1-A10 B1-B4 C1-C2 D1-D5 E1-E4 F1-F2 G1-G3 H1-H5 I1 J1-J32 K1-K7 L1-L6 M1-M5 N1-N3 O1-O3 P1-P3 Q1-Q3 R1-R3 S1-S5 T1-T5 U1-U5 V1-V4 W1-W5 X1-X4 Y1-Y4 ; proc print; run; proc corr data=b alpha ; /*对第一个分量表进行分析*/ var A1-A10; run;; proc corr data=b alpha; var B1-B4; /*同上一个分量表的操作*/ run; proc corr data=b alpha; var C1-C2; run; ……(下面的分量表同理);;;;;;;;;;;;;;;效度评价; (2)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组成量表的条目是否包括了想要测量的内容的各个方面,如果包括了各个方面,则内容效度较好。与表面效度一样,内容效度也是一个主观指标。 (3)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是指问卷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分析准则效度的通常做法是对问卷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越大证明准则效度越好,一般认为相关系数在0.4~0.8比较理想。 (4)结构效度是指问卷是否含有理论上期望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问卷测量结果与理论上测量结果的平行程度;②问卷评价的现象与其他现象的独立性;③问卷结果是否符合该问卷要评价现象的有关理论预测。 评价问卷结构效度常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目的是想了解属于某二级量表的条目是否如预测那样集中在一个因子里。做因子分析时,预测因子的数目需事先确定,然后再与因子分析的因子数目比较,一般而言,如量表的公因子能解释50%以上的变异,而且每个条目在相应的因子上有足够强度的负荷(大于等于0.4),则认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构效度构编程如下:;编程proc factor M=PRIN PRIORS=ONE R=V SCORE的解释分析:;结果如下:; 结论: 经最大方差旋转法旋转后的前5个的 因子模型为: x1=0.0295F1+0.74900F2 x2=0.75428F1+0.35016F2 x3=0.82331F1+0.13716F2 x4=0.13099F1+0.63639F2 x5=0.73143F1+0.05453F2 从旋转后的因子模型来看,第一公因子 支配着x2,x3,x5,第二公因子支配着 x1,x4。第一公因子反映,可称为, 第二公因子反映,可称为 各公因子包含的因子载荷较大的条目有 足够的强度的负荷(大于0.4),说明该 调查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 注意:a1数据文件事先已被导入SAS中的work文件夹里,命名为a1 proc print data=a1; run; ods html; proc corr s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