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文化意义和其历史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城的文化意义和其历史作用.doc

长城的文化意义及其历史作用 姓名:涂丹 学号:111104038 学院:商学院 专业: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历代递建的长城,总长度已经超过5000公里,它们犹如一条条气势磅礴的巨龙,翻崇山、越峻岭,穿草原、涉沙漠,跨河海、越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它的军事防御功能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举的遗物,仍具有一种特别能够振憾人心的历史沧桑感和雄奇、阳刚、悲壮的审美特征。 在我看来,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整个人类建筑史和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们的先民们,在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极为艰巨复杂的长城施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应当给予肯定的。长城修筑的直接原因虽是军事的,但其深层原因却是文化和经济的,在它们那巍巍的身躯之上,不仅鲜明地体现出了构筑者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寄托着人们的向往与追求,而且还反映着许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信息。我们认为,长城的修筑并不是我国古史上的哪一个或哪一些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归根到底,长城的修筑是受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类型及民族关系发展等因素所制约的。就某一历史时期修筑长城的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言,当然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但其侧重点也并不一致。有的是服务于扩张领土的需要,如汉武帝的河西长城;有的是为了炫耀武力,如隋炀帝所修的长城,但更多的是侧重于防守。我们还应看到,长城在历史上实际发挥的客观作用,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长城修筑者们原来的主观愿望和单一的功能,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   (l)长城是保卫中原农业文明与和平生产环境的屏障。长城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战略防御措施,它在军事方面的巨大功效,始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功能。两千多年来,围绕城墙展开的攻防之争,构成了古代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一系列的守城战略战术体系也由此而产生。   纵观全部长城的修筑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战争,以求得人们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它对于中原农业文明所起到的安定与和平的保障作用,是需要充分肯定的。   (2)长城是一条推动北方地区经济开发的杠杆。纵观中国古代北疆开拓发展的历史,大多与以长城为核心的边防建设有关,可以说长城起着经济的杠杆作用。围绕着长城的修筑,以及为解决守城将士军备给养而实施的军屯、民屯和徙民实边等措施,均刺激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   秦汉之时,累计投入的兵民就有近千万之众。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揭开了屯田戍边、开发边区的序幕。   汉代由于修筑长城的时间较长,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实边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先后被汉政府采纳接受并组织实施。那些移民和戍守长城的军人一起,开垦荒地进行农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但加速了边区的经济开发,还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军费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长途运输之苦,实为两全其美之策。 汉代的河西长城对于活跃西北边地贸易、推动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汉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使节,曾频繁行走在这条路上,促进了当时的贸易活动。 北疆交通网络最初也是直接由于构筑长城防务的军事需要开辟建立起来的。道路通畅,交通发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又是进一步促进经济活跃的前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运输粮草装备、调集兵马的一条大动脉。这无疑对于加强边区与内地的物资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城确实发挥了刺激北疆经济开发,孕育“塞上明珠”的生命线作用。    最后,我们再看看长城对北方经济和中原经济建设所起到的保护作用。通览长城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哪一个朝代,只要在得力的朝臣边将主持下,充分发挥长城的御边作用,就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见,在长城修筑二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中,长城对北方长城沿线及中原经济、农业文明的保护作用是多么巨大。   (3)长城是一条民族融合的纽带。长城对民族融合所起的作用,在中国历代都有所表现。公元前5l年南匈奴归汉,实现了中原农业区的华夏汉族与北方畜牧民族的汇合,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之始。建国以后在内蒙古阴山一带汉代城堡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汉与匈奴的和平往来,并没有完全被万里长城和军事堡垒所遮断。西汉时期,王昭君慨然北嫁匈奴,在民族团结的友好史上,留下了令人称颂的篇章。在唐代,唐太宗大破突厥军后,使数十万降众居住在边境长城沿线一带,设置六个都督府,任命突厥人为都督。突厥人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金元时期,雁门关外由起初的“不植桑榆不种麻”,到后来的“生民何处不桑麻”,正反映了这一历史的规律。明朝与北部蒙古族的关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