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技术--精品课程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克隆技术--精品课程资料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简介;分子克隆技术:利用质粒载体克隆外源DNA片段,通过这个实验大家可以掌握质粒载体的抽提、外源DNA的准备、酶切、连接及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连接产物的转化以及阳性克隆子的鉴定和验证等 分子杂交技术:主要通过做Southern杂交,掌握植物总DNA的抽提、质量检测、限制性内切酶操作、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 转移、探针的制备、同位素操作等方面的操作技术 表达分析: 通过做RT-PCR掌握RNA的抽提,质量检测及RT-PCR的操作;实验注意事项;用质粒载体克隆水稻DNA片段;;实验内容;是一个复制子: 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能大量繁殖,其携带的外源基因才能在受体细胞中得到大量扩增 有1到多个限制内切酶的单一识别与切割位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 具有选择性的遗传标记(如抗生素抗性标记等)以此知道它是否已进入受体细胞,并据此标记将受体细胞从其他细胞中分离出来;Plasmid Cosmid, Fosmid P1 YAC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MAC (Mammalian Artificial Chromosome) PAC (P1-derived Artificial Chromosome) BIBAC (Binary-BAC) TAC (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实验一 质粒的制备 ;质粒是染色体之外的一种稳定的遗传因子,大小在1-20kb之间,是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使子代细胞保持它们恒定的拷贝数可表达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它可独立游离于细胞质中,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可分为严谨型(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一个细胞内只有1至几个拷贝)和松弛型(细胞周期中随时可以复制,拷贝数较多,一般在细胞内有20个以上);Multiple cloning site;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含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后期即可(松驰型质粒)。严谨型质粒(拷贝数较低)可采用氯霉素扩增的办法来扩增质粒; 通过离心收集菌体;细菌的裂解可采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污剂、有机溶剂、碱处理或加热处理等方法。(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质粒的大小、大肠杆菌菌株及裂解后纯化质粒的方法); solution I重悬细菌后,加入solution II,其中的SDS破坏细胞壁、膜,使细胞内容物释放出来,NaOH 使DNA变性、碱基对打开,使宿主染色体DNA双链分开,而闭合环状的质粒DNA处于拓扑缠绕状态,两个环并不分开,当加入Solution III 中和后宿主DNA由于很大,碱基还未来得及配对就在冰冷的条件下与SDS、蛋白质、高分子量的RNA等缠绕在一起沉淀下来,而质粒DNA由于很小且双链未分开,能够迅速配对重新形成超螺旋,处于溶解状态。;质粒的沉淀:加2/3体积的异丙醇,室温下放置5分钟或两倍体积95%乙醇混匀,冰上放置10分钟; 质粒的纯化:一般采用苯酚/氯仿纯化质粒; 为满足较高要求,可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实验步骤;加入300?l 溶液III颠倒混匀,放置于冰上10分钟,使杂质充分沉淀; 12000 g离心10分钟; 吸取800?l 上清液(注意:不要吸取到飘浮的杂质)至另一Eppendorf管中,加入2/3体积的异丙醇,室温下放置5分钟; 12000 g 常温离心15分钟; 倒尽上清,加75%乙醇浸洗除盐,(放置片刻后倒去上清;或离心5分钟) 加40?l 灭菌超纯水或TE溶解; 质粒的质量检测,于-20℃保存。 ;Solution I: Tris.HCl (pH 7.5) 50 mM EDTA 10 mM RNase 100 μg/ml Solution II: NaOH 0.2 M SDS 1 % Solution III: Final concentration KAc 1.32 M Using HAc to adjust pH to 4.8 TE (pH 8.0) Tris.HCl (pH 8.0) 10 mM EDTA (pH 8.0) 1 mM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能够杀死正在生长的大肠杆菌,其主要通过抑制肽聚糖交联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合成β-内酰胺酶,在氨苄青霉素进入细胞之前将其水解。 RNaseA: C或U的3’-P与相邻的5’-O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