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讲教师:李一婧;第一章 历史与展望;本章内容提要;第一节 一小段历史;细胞生物学由细胞学(Cytology)发展而来。
是当代生物技术的支撑学科。发展迅速,期刊数量最多, SCI源期刊中细胞生物学的平均影响因子为4. 1。
是生物、农学、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1)1665-1830s,细胞发现,显微生物学。
2)1830s-1930s,细胞学说,Cytology诞生。
3)1930s-1970s,电镜技术应用, Cytology发展为细胞生物学。
4)1970s以来,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一、细胞的发现;Robert Hooke and his “cells”;Robert Hooke’s microscope;In 1665, Robert Hooke saw a network of tiny boxlike compartments that reminded him of a honeycomb. He called these little compartments “cellulae”, a Latin term meaning little room. It is from this word we get our present-day term, cell. ;1680年荷兰人 A. van Leeuwenhoek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是第一个描述活细胞的科学家。观察过植物、原生动物、水、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唾液、血液、精液等等。
Hooke之后的160多年里,对细胞的研究没有实质进展。直到1830s消色差显微镜出现,人们才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Made by A.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Magnification ranges at 50-275x.;1831年R. Brown在兰科植物表皮细胞内发现了细胞核。
1836年GG. Valentin在动物神经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与核仁。
这些工作对于细胞学说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细胞学说 ;通常认为施莱登(MJ. Schleiden)和施旺(T. Schwann)正式提出了细胞学说。
实际上它是19世纪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BC. Dumortier、JB. de Lamark、CB. Milbel、H. Dutrochet、R. Brown、JE. Purkyne、R. Remak、R.Virchow等许多著名科学家。;Jean-Baptiste de Lamark ;1838年Schleiden发表“植物发生论” ,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由细胞构成。但他以free-cell formation理论来解释细胞形成。
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 ;18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Matthias Jacob Schleiden;Schwann提出:
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但他也采用了的Schleiden细胞形成理论。
1855 德国人R. Virchow 提出omnis cellula e cellula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Rudolf Virchow ;19世纪30年代后发现活细胞并不是空的而是充满粘稠的液体。
F. Dujardin(1835)将之称为“sarcode”;
JE. Purkinje(1839)和von Mohl(1846)则将之称作原生质“protoplasm” 。
如今“原生质”一词已从生物学文献中消失了,但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细胞超微结构研究;四、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微生物转化试验;;1953年,Watson 和 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与Wilkins分享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1958 年Crick 提出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1961-1964年Nirenberg 等破译遗传密码。
1972年DA. Jackson,RH. Symons和P. Berg创建DNA体外重组。
1973年SN. Cohen和HW. Boyer将外源基因拼接在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一系列技术和理论的提出,使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1983年,Mullis发明PCR仪,于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90年,美国国会正式批准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我国于1993年加入该计划,承担其中1%的任务,即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Mb的测序任务。
2000年6月28日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完成。
同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给一名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