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1
土传病害发生及治理
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原物通过植物残体进行越冬越夏。随着秸秆还田以及免耕技术的推广,绿色农业的发展,生产中对植物残体处理不够,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植物病害病原菌。在合适的条件下,土壤里的病菌开始生长,并侵染植物,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土传病害有很多种,不同作物有所不同。对土壤病害的治理方式有很多种,生物防治加上药剂及其它的方法。本文将对土传病害的种类进行概述,并阐述其侵染发病过程,对土传病害的治理方法做出总结。
关键字 土传病害 分类 侵染循环 防治
1 引言: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
2 土传病害的分类
2.1 按侵染部位来分
2.1.1 根部
研究发现稻瘟病菌能通过其它禾谷类植物如小麦、大麦的根部接种侵染并能产生土传病原菌根部侵染的病斑 ADDIN NE.Ref.{247D68F3-D384-4B90-90B4-D7A3C1B611D6}[1]。对稻瘟病菌研究表明,它具有典型的根部侵染的土传病原菌所具有的侵染特性 ADDIN NE.Ref.{51FAFCA6-FB9E-458C-97C1-A680A132B51F}[2]。
小麦根部土传侵染病害,如小麦纹枯病、 小麦全蚀病、 小麦根腐病、 小麦雪腐病。各种线虫病害也是侵染根部的病原。花生冠腐病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子叶和胚芽,严重者死亡不能出土,轻者出土后根颈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2.1.2 茎部
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等
2.1.3 生长点
大豆霜霉病以卵孢子在残体中越冬,大豆萌发时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整株。
2.1.5 植物伤口或表皮
花生根腐病
2.2 按侵染病源来分
2.2.1 真菌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白绢病、煤烟病、黑斑病、根腐病、苗木茎腐病、菌核病等多种。
2.2.2 原核生物
小麦黑颖病由假单胞菌小麦致病变种引起;小麦蜜穗病;水稻白叶枯病属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为害葡萄的细菌病害只有根头癌肿病;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等。蔬菜上具体为:(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2)西瓜:细菌性角斑病。(3)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4)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5)白菜:白菜类软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6)甘蓝: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7)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8)菜豆:细菌性疫病、晕疫病。(9)茄子:青枯病。(10)柑橘:溃疡病。(11)桃:细菌性穿孔病。(12)果树:根癌病
2.2.3 线虫
包括针刺线虫、锥线虫、螺旋线虫和根结线虫、短体线虫、环线虫.、短体线虫、根结线虫等。引起的植物病害,如小麦粒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草地线虫病害等。线虫通过蠕动,只能近距离移动。随地表水的径流或病土或病草皮或病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2.2.4 病毒
土壤传播的病毒相对较少,TMV的强抗病性使带它残枝的的土壤、肥料、种子等都成为初侵染来源。小麦土传病毒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小麦花叶病毒(SBWMV)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传播,一旦发病难以治理。
2.3 按侵染对象来分
2.3.1 大田作物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残体上越冬。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白叶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其它还有再生稻、稻桩、杂草等。稻曲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表面和落入田间越冬,也可以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水稻孕穗至抽穗灌浆期,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座病形成子囊壳,其释放的子囊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其他病害如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稻苗疫病、细菌性谷枯病、烂秧病、细菌性基腐病、齿矮病、叶黑肿病、黄萎病、菌核秆腐病、云形病、叶尖枯病、窄条斑病、稻粒黑粉病等。
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夏越冬。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可以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小麦包囊线虫主要土壤传播,病原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