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顾长卫电影里的边缘人.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顾长卫电影里的边缘人

顾长卫电影里的“边缘人” 顾长卫电影“边缘人”的生存时间 Ⅷ-第 PAGE \* MERGEFORMAT 20页(共16页) Ⅷ-第 PAGE \* MERGEFORMAT 21页(共16页) 顾长卫电影里的“边缘人” 在如今商业片横行的电影市场,票房神话被一次次刷新,高科技、高特效也不断刺激着观众的眼球。这类电影无疑已是当今电影市场的主流,然而叫座不叫好大片时代,却迎来了媒体和观众的不买账:这些导演不会讲故事、不走心。影片是如何叙事的,电影角色塑造是否合理,与受众的心理是否挂钩,这些都是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一部优秀电影作品除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外,更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故事、讲好一个故事还有好的形象塑造。 在商业片充斥市场的现在,仍有一些新生代导演开始走进普通人的世界,关注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和生存境遇。顾长卫就是这些新生代导演当中的代表人物。他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当中的普通人、边缘人,用他的镜头去诠释“个体生命的存在性”,这与当代审美文化是不谋而合的,其“边缘人”视角更是独具特色,边缘人就是与生活环境不搭调,生活在主流社会以外的人,这群人的塑造往往会焕发异样的光彩,这也是国内外导演热衷此类电影的原因之一[1]。而不同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边缘人形象的塑造也的是各样。因为人物是离不开环境的,因为只有在环境中才能体现主人公的特殊。 顾长卫就是把这些人放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来表现人物挣扎和蜕变,让人很自然地将他们的命运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特殊的情景设计,断裂的叙事结构加上特定的年代色彩以及方言运用不仅强化了人物的真实性,而且揭示了普通人内心深处的“灰色地带”[2]。 一、顾长卫电影“边缘人”的生存时间 1977年——1998年,改革大背景下的中国。 顾长卫特意选取了1977年——1998年这一时间段作为叙事时间, 这段时间内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如火如茶的进行,当一个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作为社会价值观、道德与伦理的载体的人,以及复杂多变的人性,最能体现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激烈的时代变迁。顾长卫的边缘人们,生活在这个发展迅猛、思想观念急速转变的时代,???得不面对一次次的追求与幻灭、欲望与挣扎、希望与失望。所以就有了《立春》里的那一群为艺术生活,为艺术困惑的边缘人[3]。1977年——1998年,改革大背景下的中国。火热的革命正在萧条之中,开放的新时代尚未正式拉开帷幕。更感动人的是,他展示了那个有些空落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普通青年顽强的乌托邦追寻,以及黯淡的结局。 (一)趋同文化大背景下的改革初期 前面说边缘人就是与生活环境不搭调,生活在主流社会以外的人,这群人的塑造往往会焕发异样的光彩,这也是国内外导演热衷此类电影的原因之一。而不同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边缘人形象的塑造也的是各样。因为人物是离不开环境的,因为只有在环境中才能体现主人公的特殊。 而大陆的传统文化就是趋同,这些异类与此背道而驰的命运又会怎么样?顾长卫电影里的边缘人形象,也可以说是中国大陆电影里的边缘人形象,都与国内的大社会背景分不开。 1.物质发展资源不平衡的改革初期 《立春》里的那一群为艺术生活,为艺术困惑的边缘人。 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身边的一切都蒙上一层灰的色彩,周遭的一切在按着固有的秩序运转着,灰色的衣服,灰色的砖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这里人们的正常生活规律。正如电影开头,一群人,穿着统一的灰色布衣,浩浩荡荡的骑着自行车朝着同一个方向机械行驶,这时电线杆上的广播里传来了美丽婉转的歌剧声,这样美丽的、带着异国强调的歌声与所处的环境有些突兀,正如这歌声的来源,我们的主人公,王彩玲一样,是这个环境里不合群的存在。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追求,而对于一个女人,到了一定年龄找个人一起过生活才是应该的追求,而她偏偏到了30岁还不结婚,并且不安分的想去北京完成自己的歌剧梦想。同她一样追求艺术梦想的还有几次报考美院失利的黄四宝、热衷芭蕾的胡金泉,他们喜欢艺术,只求艺术,在物质匮乏时代追求者精神自由和艺术投人,饱受周围冷嘲热讽。 王彩玲、黄四宝、胡金泉,他们是典型的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理想主义牺牲者,将王彩玲边缘化的是她没有北京户口、30多岁还没结婚以及不尽人意的外貌和特立独行的一味追求理想,将黄四宝边缘化的是开放后的中国却没有更开放的机会和资源,他是典型半途折翼的艺术青年,最后又以下海的结局将他普通化,胡金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他和王彩玲一样有理想、有才华,可他们两个人的性格确实迥然不同,王彩玲面对周遭的冷眼是用自己的白眼还回去,胡金泉却选择妥协,妥协不成就逃避,把自己禁锢在了监狱,终于再也不用听到别人的嘲讽了,终于可以清静的自己跳舞了。这三个人都是艺术追求者和理想主义者,他们都是满腹才华,只是机会和机遇对她们来说是一种奢侈,最后的结局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