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肉与肉制品 第二章 肉的组成及特性;胴体:指畜禽屠宰后除去毛、皮、头、蹄、内脏(猪保留板油和肾脏,牛、羊等毛皮动物还要除去皮)后的部分称为胴体。
从狭意上讲,原料肉是指胴体中的可食部分, 除去骨的胴体,又称其为净肉。;肉(胴体)主要是由四大部分构成:
肌肉组(50%~60%)
脂肪组织(15%~45%)
结缔组织(9%~13%)
骨组织(5%~20%) ;;;;二、脂肪组织 ;二、脂肪组织 ;三、结缔组织;四、骨组织;四、骨组织; 肉主要成份是水,其次按重要程度有蛋白质、含氮化食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等。
肉中常见的矿物质有Na,K,Ca,Fe和P。这些成份因动物的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季节、饲料,使役程度,营养和健康状态等不同而有所差别(表1.2.1和表3.1);第二节 肉的主要化学成份; 一、蛋白质
肌肉蛋白质的组成,依其构成的位置和在盐溶液中溶解性,分三种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占50%,肌浆中蛋白质约30%,基质蛋白质约20%。
肌原纤维蛋白质主要包括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分子量为50~60万,在pH值6.5时加热到45℃凝固; 一、蛋白质
肌球蛋白是构成肌原纤维微观结构中粗纤维丝,所以粗纤维丝也称肌球蛋白纤维丝,在构成肌球蛋白纤维丝中,轻酶解肌球蛋白为骨架,重酶解肌球蛋白碎片(A)为突起.;肌动蛋白以球状肌动蛋白(G-肌动蛋白)和纤维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的形式存在。
G-肌动蛋白在ATP、KCl和Mg2+离子共同作用下聚合成F-肌动蛋白。
F-肌动蛋白为长1~5微米的丝状结构,两条F-机动蛋白扭和在一起与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等结合构成了肌动蛋白纤维丝。;细纤维丝是两条F-肌动蛋白与13个G-肌动蛋白而扭转一周的螺旋结构。
肌原球蛋白与肌原蛋白(肌钙蛋白)是调节蛋白质,它们可以调节肌肉的运动。 ; 一、蛋白质;一、蛋白质
弹性蛋白在很多结缔组织中与胶原蛋白共存,它是构成黄色弹性纤维蛋白质,在韧带组织和大动脉壁含量最多,它的结构基础不是螺旋状,本身具有黄色。
甘氨酸主要是组成成份占氨基酸总量的1/3。它弹性较强,强度却不及胶原蛋白。
角质蛋白是头发,指甲和皮肤的主要成份,一般由三个螺旋性蛋白链成一个大螺旋(原纤维),11个原纤维形成一个微纤维.
;随着动物种类的不同及胴体上部位的不同,肌肉中脂肪的含量是不同。
脂肪可分为四类:肌肉间脂肪(可见的并可分割出来),肌肉内脂肪(不可见的),细胞间脂肪(使肉呈现大理石状),细胞内脂肪(不可见的)。;
大多数可见脂肪是丙二醇与高级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
最常见的脂肪酸有软脂酸 C16:0(32%),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及油酸C18:1(62%)
不可见脂肪大多是类脂类物质。;三、浸出物;四、矿物质;五、维生素;六、水;第三节 肉的物理性质 ;(二) 影响肌肉颜色的外部因素 ;三、肉的热学性质 ;四、肉的嫩度 ;五、 肉的保水性 ;第四节 肉的成熟 ;一、尸僵 ;一、尸僵 ;(二) 尸僵开始和持续时间 ;二、自溶 ;1.钙离子说
屠宰后肌质网机能被破坏,Ca2+从网内脱出,使肌浆中Ca2+浓度增高。
高浓度Ca2+长时间作用于Z线,使Z线蛋白质变性而脆弱,会因冲击和牵引而发生断裂
2.蛋白酶说
蛋白酶—即肽链内切酶
组织蛋白酶
溶酶体酶 ;三、成熟的温度和时间 ;四、影响肉成熟的因素 ;四、影响肉成熟的因素 ;五、成熟对肉质量的影响 ;五、成熟对肉质量的影响;六、PSE肉和DFD肉;(2) DFD肉
如果肌肉中糖原含量较正常低,则肌肉最终pH值会由于乳酸积累少而比正常情况高些(pH约为6.0)。
因结合水增加和光被吸收,使肌肉外观颜色变深,产生DFD(Dark, Firm,Dry)肉。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牛肉中,故又称深色牛肉切块
产生DFD肉的主要原因是宰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肌肉中糖原含量减少所致。 ; 第五节 肉的变质 ;二、变质的原因 ;二、变质的原因 ;二、变质的原因
(3) 微生物对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蛋白质水解酶,水解明胶和胶源的明胶酶和胶原酶,以及水解弹性蛋白质和角蛋白质的弹性蛋白酶和角蛋白酶。; 二、变质的原因
(4) 有许多微生物不能作用于蛋白质,但能对 游离氨基酸及低肽起作用,将氨基酸氧化脱氨生成氨和相应的酮酸。
另一种途径则是使氨基酸脱去羧基,生成相应的氨。
此外,有些微生物尚可使某些氨基酸分解,产生吲哚、甲基吲哚、甲胺和硫化氢等。;第六节 肉的新鲜度检验 ;理化指标; 感官指标;思考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鄂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医院诊疗规范管理体系.docx VIP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DB51T 2616-2019 机关会议服务规范 .docx VIP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GBT7725 -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pdf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6 Numbers in lif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4课时).docx VIP
- 07SG528-1:钢雨篷(一) 国标图集.pdf VIP
- 《心理学(第4版)》课件全套 姚本先 第1--11章 绪论 ---心理健康与教育.pptx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