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人文地理篇; 导学:; 导学:; 本章结构安排:;第一节 先秦至两汉时期的人口布局;原始社会遗址图; 一、先秦至两汉人口的增长; 西汉初期的全国人口数,大约在1500-1800万 (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
到了西汉末年《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总数超过5000万的王朝。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是我国正史中有确切人口记载之始。)
东汉明帝以后,人口开始增长,《续汉书·郡国志》载永和五年(140年),全国有户969.8630万,口4915.0220万。大约到2世纪中叶,全国人口已接近西汉极盛年度,至157年(永寿三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口5648.6856万。大致相当于西汉盛时户口总数。; 二、先秦至两汉时期人口的迁徙与布局;; 西汉初年仍沿袭秦代移民政策,目的同样是充实关中和加强边防。如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迁泗水流域的丰县民于关中丽邑建新丰县。九年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五姓于关中,同时还迁入的有燕、赵、韩、魏之后及豪杰之家,共有10万口。高祖以后关中诸帝陵大多迁关东人口为居民。高帝长陵在西汉末年有户5万余,口17.9万余,大部分为汉初关东居民之后。; 惠帝安陵即徙关东倡优乐人5000户以为陵邑。武帝开始大规模移民实边,如元狩四年(前119年)关东连年大水,“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共72.5万人,是西汉一代边区移民人数最多的一次。此外,湟水流域、河西走廊都有汉人移居。东南方面,武帝将归附的东瓯人全部迁至江淮之间,但为数不多。;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103郡国户口数总共为户1235.6490万,口5767.1401万。如以秦岭淮水为南北界线,北方人口占4/5弱,南方人口占1/5强。如以汉武帝时所置14个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与13刺史部)来划分,户数超过百万,口数超过5百万的有司隶和豫、冀、兖、青、徐五州,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致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和黄河下游的冀、豫、鲁和皖、苏的淮河以北地区。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 关中平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首都长安附近,在这1000多平方公里以内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千人,为全国之冠。其次是太行山以东平原地区,除了鲁中山地、胶东半岛和滨海地区外,人口密度估计也在每平方公里百人以上。; 由此,而形成二条人口比较密集的带状地区。东西向的是自京兆(长安)-河南(雒阳)-陈留-济阴(定陶)-山阳-东海;南北向的是自清河-魏郡-河内、河东-河南-颍川-汝南。这种分布显然与东西南北的交通路线有关。长江流域人口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这无疑是由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促成的。 ;; 东汉时期人口分布与西汉已有不同。由于西汉末年的战乱,中原人士开始向长江流域迁徙,更远的还到了岭南的珠江流域。同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得到开发,人口显著增加。南方人口的增加除了北方人口南移外,还由于对原来中原王朝势力不及的地区深入开发的结果,如东汉时新开辟的云南西部的永昌郡,就有人口189万。而黄河流域除了少数几个郡国外,如陈郡(即西汉淮阳国)、平原、渤海,人口普遍减少。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三国时期的人口与迁徙; 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魏蜀吴三国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如建安末年,曹操讨张鲁,进入巴东、巴西郡(今重庆市),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洛阳。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又北伐南征,多迁民于成都平原。东吴孙权连续西征盘踞在长江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掳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 东汉末年,北方乌桓、鲜卑逐渐南下,散居于沿边诸郡,入居汾水流域的匈奴就有3万余落。东吴征服散居于今苏南、皖南、浙、赣两省山区的山越后,将越人从山地迁至平原,总数约有10余万人。
三国时期没有完整的户口数字,今人研究估计,在吴、蜀、魏三国的范围内人口下限定为大约有3000万,较东汉极盛时期的人口数约减少一半左右。; 经三国时期的连年战争,人口死亡、逃亡、隐匿的数字是相当高的。所以据《晋书.地理志》序言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今人研究认为实际人口大约达到3500万左右。今以户数分布而言,秦岭、淮河以北(黄河流域)诸州户数占全国的56%,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梁、益、荆、扬四州占37%,云南、两广和越南北部的宁、交、广三州只占6%。; 二、南北朝时期的人口与迁徙; 若沿着太行山向南划一直线,这次人口大迁移的方向可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即江淮地区。南迁的流民从今山东、河南、河北及安徽北部、江苏北部迁入江苏南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