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_发酵过程控制1-2
第七章 发酵过程的代谢控制;第一节 发酵过程工艺控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层次;1、 分批发酵
简单的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1、比生长速率
若细胞物质或细胞数目增长一倍的时间间隔是常数,则微生物是以指数速率增长,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
(1)
(2)
式(1)表明,细胞物质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式(2)表明,细胞数目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例题:某微生物的 =0.125 h-1,求td。
;微生物生长分为:迟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死亡期;随着细胞生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减少,废物积累,导致细胞生长速率下降,进入减速期和稳定期。最后当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成速率,进入死亡期;分批培养的优缺点;2、补料分批培养 ;补料分批培养的优缺点;3、半连续培养;4、连续培养;连续培养的优缺点;;;微生物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代谢呈网络形式,比如糖代谢产生的中间物可能用作合成菌体的前体,可能用作合成产物的前体,也可能合成副产物,而这些前体有可能流向不同的反应方向,环境条件的差异会引发代谢朝不同的方向进行。
;微生物的生长与产物合成有密切相关性,不仅表现在菌体量的大小影响产物量的多少,而且菌体生长正常与否,即前期的代谢直接影响中后期代谢的正常与否。特别是对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更具有复杂性;发酵过程受到多因素又相互交叉的影响如菌本身的遗传特性、物质运输、能量平衡、工程因素、环境因素等等。因此发酵过程的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为了全面的认识发酵过程,本章首先要告诉大家分析发酵过程的基本方面,在此基础上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如何综合分析发酵过程及进行优化放大。;三 发酵过程研究的方法和层次;数理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最佳的实验条件。如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响应面设计。
优点 同时进行多因子试验。用少量的实验,经过数理分析得到单因子实验同样的结果,甚至更准确,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但对于生物学实验要求准确性高,因为实验的最佳条件是经过统计学方法算出来的,如果实验中存在较大的误差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2、研究的层次
初级层次的研究:
一般在摇瓶规模进行试验。主要考察目的菌株生长和代谢的一般条件,如培养基的组成、最适温度、最适pH等要求。
摇瓶研究的优点是工作量大,可以一次试验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条件,对于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有较高的效率。;代谢及工程参数层次研究:
一般在小型反应器规模进行试验。在摇瓶试验的基础上,考察溶氧、搅拌等摇瓶上无法考察的参数,以及在反应器中微生物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速率、生长速率、产物合成速率及其它一些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找出过程控制的最佳条件和方式。由于罐发酵中全程参数的监控是连续的,所以得到的代谢情况比较可信。
;;鸟苷发酵过程曲线;生产规模放大:
在大型发酵罐规模进行试验。将小型发酵罐的优化条件在大型反应器上得以实现,达到产业化的实现。
一般来说微生物在不同体积的反应器中的生长速率是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罐的深度造成氧的溶解度、空气停留时间和分布不同,剪切力不同,灭菌时营养成分破坏程度不同所致。;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中间分析;代谢参数按性质分可分三类:
物理参数:温度、搅拌转速、空气压力、空气流量、溶解氧、表观粘度、排气氧(二氧化碳)浓度等
化学参数:基质浓度(包括糖、氮、磷)、pH、产物浓度、核酸量等
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浓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呼吸强度、基质消耗速率、关键酶活力等
;从检测手段分可分为:直接参数、间接参数
直接参数:通过仪器或其它分析手段可以测得的参数,如温度、pH、残糖等
间接参数:将直接参数经过计算得到的参数,如摄氧率、KLa(氧传递系数)等
;直接参数又可分为在线检测参数和离线检测参数
在线检测参数指不经取样直接从发酵罐上安装的仪表上得到的参数,如温度、pH、搅拌转速;
离线检测参数指取出样后测定得到的参数,如残糖、NH2-N、菌体浓度。;一 发酵过程主要分析的项目;2、排气氧、排气CO2和呼吸熵;RQ值随微生物菌种的不同,培养基成分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测定RQ值一方面可以了解微生物代谢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补料; 一般在发酵中后期为保证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有意使菌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维持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ynopsys学习资料-dw_debugger.pdf VIP
- 人体形态与结构课程标准.docx VIP
- 压力管道日管控、周排 查、月调度工作制度.pdf VIP
- 马工程《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十五章.pptx VIP
- 同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docx VIP
- SPMP-STD-EM2004-2016石油化工工厂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pdf VIP
- GBT28046.4_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docx VIP
- 华为任职资格全套——任职资格体系胶片.ppt VIP
- 从《兰亭集序》浅析魏晋士人自觉意识苏醒.doc VIP
-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