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四例题
PAGE 6
选修四典型例题解析
秦始皇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5分)
(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4分)
(3)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6分)
【答案】(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舍我其谁……(5分)
(2)郡县制 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
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4分)
(3)焚书坑儒
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6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破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伐,外内骚动,百姓罢散……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二 “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请世界,见亦稀矣。其武功艉炽,众所周知……
其政治设施,多有皋劳白代之概’’“焚书坑儒之事,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
论……左道欺罔,邪论以易富贵,在法可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除恶气,惩创民蠹,功愈于过也。” ——梁启超
材料三 郭沫若认为“秦始皇不愧是中国社会史上完成了封建制的元勋,他把天下统一了’’。同时,郭老认为灭六国的功劳“差不多全是王氏父子所建立的’’,并对秦始皇的罪行进行了具体的批判。也有学者强调秦始皇完成统一的胆识和气魄,认为秦始皇的贡献除了认清形势、当机立断、做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外,还在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毛泽东也常常谈论秦始皇,他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1)材料一、二对秦始皇军事举措的评价是否相同?材料一的理由是什么?你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军事举措?(4分)
(2)材料二中的“政治设施’’主要指什么?梁启超对“焚书坑儒’’持怎样的观点?(2分)
(3)结合梁启超的思想特点和政治抱负分析其所持观点的原因。(2分)
(4)根据材料二的相关论述,简要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4分)
(1)不相同,材料一肯定,材料二否定。理由:材料一认为秦始皇的军事举措役使了百姓,使国力衰竭,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评价:秦始皇北攻匈奴、南伐百越,拓展了疆域,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役使百姓,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
(2)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亦可)
(3)梁启超认为“焚书坑儒”功大于过。梁启超面对民族危亡,试图通过改革来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但
文档评论(0)